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雪景的诗句【64句文案集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雪景的诗句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雪景的诗句)。
2、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回路转"是说一直走到"山回路转"处人马不见为止;"雪上空留马行处"是说所见唯有马蹄痕迹而已,其中最传神的是一个"空"字,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中。
3、岑参(公元715—770年),唐江陵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
4、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作。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6、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7、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8、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9、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10、范大士《历代诗发》: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
11、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12、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13、此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全诗共分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14、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15、(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16、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17、 南通终于下了场像模像样的雪,朋友圈里一时全是雪景照片,有人感慨:用什么诗句来描绘雪景的美,而不是只会说”太美了“”美瞎了“?
18、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9、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20、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落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21、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2、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23、这想象奇特的以花喻雪的名句,充满浪漫色彩,成为千古绝唱。在这苦寒之地,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24、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25、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26、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27、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28、拥军读诗(7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29、(7)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30、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31、两句诗一抑一扬,写出了春天的希望。上句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下句制造了一种艳丽的氛围,整体意念上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冬即去而春欲来的节气变化。
32、难着(zhuó):一作“犹著”。着:亦写作“著”。
33、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3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5、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诗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结束处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间: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诗人在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这里有悠悠不尽之情,形成了一个艺术空白,其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36、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37、(3)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填两个字)
38、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39、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40、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41、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42、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43、王夫之《唐诗评选》:颠倒传情,神爽自不容元、白问花源津渡。“胡琴琵琶与羌笛”,但用《柏梁》一句,神采鹭飞。
44、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45、沙村的白雪依然没开化,江县的红梅却已放出了一片春色。诗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雪仍含冻”指冬天的气氛还很浓。“梅已放春”写梅花开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46、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47、(3)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________,________”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4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9、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极言奇寒,也暗寓"行路难"之意;"愁云惨淡"是为了写气氛。这一幅图景跟开头的那一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特有的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着他的乡土之思。
50、写作特色:整首诗想象奇特,既有新颖贴切的比喻,又有豪迈雄奇的夸张,再加上大处落笔和细处渲染相结合,使得诗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外,充满了建功边陲的豪情壮志,成为边塞诗歌的代表。
51、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52、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唐孟郊《苦寒吟》
53、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54、在岭南很少看见雪景,如今在江上总算看到大雪覆压着的青山了。令人惊奇的是积雪封锁了峡口,出峡的通路断了,唯有一座孤峰高耸入雪端,还露出青青的颜色。这首诗写羚羊峡上的雪景。
55、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56、(5)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
57、方东树《昭昧詹言》:岑嘉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峭。起飒爽,“忽如”六句,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须日诵一过,心摹而力追之。“瀚海”句换气,起下“归客”。
58、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59、诗的开头即语出惊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草居然是白色的,而且还会被风吹断,这已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了,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是八月也飞雪。可这就是边塞之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八月飞雪就罢了,没想到雪还下得这样大,这样猛。“忽”字,在这里不是可有可无的虚字,而是大雪骤至而又飘落无声的生动再现。“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对雪花堆满枝头的奇喻,以春拟冬并不稀奇,奇就奇在这“梨花”是一夜之间突然盛开的。与谢道韫眼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江南之雪不同,这场雪下得这样豪爽而又不讲理,不逻辑。张晓风在《春之怀古》中这样描写春天的到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岑参却说塞北的雪却是这样到来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同是形象的表达,岑参的诗句更凝练更具视觉冲击力。金性尧先生深情地说:“梁萧子显《燕歌行》有‘洛阳梨花落如雪’句,岑诗中的‘千树万树’句当是用其意,却把胡天八月的一夜大雪,写得又猛又美。这场雪好像永远在他诗篇飞舞着,使人想起《水浒传》里的‘那雪下得紧’来,这句话同样有诗意。自然多情,常常留给诗人以歌唱的天地。”(《唐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70页)
60、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61、✦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意为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62、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徐涛、康震、尚雯婕)
63、✦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