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儒家就是奴性文化【91句文案集锦】

2023-08-09 09:31:25 句子大全

儒家就是奴性文化

1、当我们回看轴心时代至今,唯有中国的文化是一套完整且独立的文化体系伴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一脉相承的沿袭下来,我们看轴心时代的欧洲,很多优秀的哲学家之间的思想存在大量对立和冲突,是非系统性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批判性的,但中国的儒家则恰恰相反,诸子百家与早期的欧洲哲学流派则很相似,充满了对立与批判。

2、所以还不如搞愚民政策,面对一群愚昧的奴才,只要高高地举起鞭子就行了,至于整个民族是否成为劣等民族被时代潮流所抛弃,那就顾不得了,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3、两千年来,集权体制就在这种理论支撑下登峰造极。

4、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再一次兴盛,但汉武帝是一个过于聪明能干强悍的帝王,这就导致儒家虽然兴盛但整体的框架代有他强烈的个人主观意志!

5、而汉朝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中国再一次进入一个动乱的时期,三国鼎立到魏晋南北朝,华夏大地遍地林林总总的政权,每一个政权的寿命不过几十年而已,整个社会体系分崩离析,自然就更谈不上文化体系的延续了。

6、所以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就是奴性文化)。

7、济南公安,为天下先:明确交警可依法使用武力!(儒家就是奴性文化)。

8、中国人普遍缺乏道德自律感和规则意识,所以中国盛产刁民——善于在社会规则的边缘和阴暗处窃取私利。

9、“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本意是说:如果君像个君,那么臣就像要有臣的样子;如果父亲像个父亲,那么儿子就要有儿子的样子。

10、明朝灭亡之后,朝鲜自命“小中华”,长期怀念明朝。对清朝,则突出一个貌合神离。认为他们是夷狄,早晚要完。一度还出现了“北伐论”,要驱逐满清,恢复正统。不过后来,大清也给出了不少优厚条件,双方友善,一如前朝。

11、奴性的国民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平等精神,权力崇拜欺软怕硬。这一点鲁迅看得最清楚,一针见血,“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中国人单对羊显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便显着凶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

12、乾隆不需要名臣,他只需要奴才,忠心耿耿会拍马屁的的奴才,像和珅这样的才是乾隆最喜欢的。有一次,大才子纪晓岚为他的一位犯了罪的朋友尹壮图求情,乾隆皇帝闻听之下立即勃然大怒:“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在乾隆眼里纪晓岚不过是个“无用腐儒”,他的任务就是“恭和圣制”歌功颂德,做乾隆的文字弄臣。

13、想要看破纷乱的迷局找到错综复杂的事件现象背后的本质我们就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14、奴性文化熏陶出来的奴性,第三个特征是:对权力顶礼膜拜。对权力的崇拜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平民的官本位意识,第二个层次是社会精英嗜权如命地追求权力。

15、没有千年的社会更迭没有河图洛书连山归藏易经等等一众经典的铺陈,就不会有儒家学说的诞生,所以儒家体系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16、乾隆就是搞文字狱最厉害的,他有一个“本朝无名臣”的理论,“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何则?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

17、比如他们说,今天韩国的庆州市,古时候叫金城,不在朝鲜半岛,而在河南省洛阳的那个位置。古代的平壤也不在现在的位置,实际上就是古都长安。甚至画出了地图,有模有样。

18、农耕文明是一种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演化,有开拓性、缔造性、包容性,和极强的自主性,而游牧文明则是一种随遇而安的依赖一直在不断的游猎过程中,这种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而流动性带来的另一面即是不确定性,这个过程很难缔造出统一且持续的文化纽带,无时无刻不在为生计奔波。

19、公民是很难统治的,因为你得跟他讲道理讲规则讲法律;要民众讲道理讲规则讲法律,你自己首先要将讲道理讲规则讲法律。

20、时至今日,最为侵华日军的曾肆虐的东北地区的民众在思想意识形态之上扔受到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有大量的东北人赴日打工求学直至最终落户日本,日本人一边实行武力侵略扩张消灭我们的有生力量一面积极构建殖民基地实行文化侵略,东北地区可谓深受其害,至今东北的大城市仍有相当一部分日本建筑及日本修建的公路铁路仍在运行之中。

21、关于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孟子其实是这样说的:

22、儒家思想统治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有任何社会问题“儒家”跑不了!五四新文化,打倒孔家店,鲁迅对传统儒家的口诛笔伐!

23、文化形成的基本逻辑有一条显性的规律“长期行为的一致性”,由大量的文化符号构成。

24、具体体现在几方面。首先是对明朝的认同,不仅是政治、文化上认同,更是社会、情感上认同。他们的史书《小华外史》中就说,朝鲜虽然是属国,但和域内没什么区别。明末还有士人说本国是“大明之朝鲜”。

25、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学术与言论的开明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6、“亲亲”包含的亲疏有别、爱有差等思想,形成对生人的冷漠

27、文化的形成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周期沉淀过程,这个过程基本是以千年为限,在不断的历史交替的过程中文化不断被提炼总结修正,这是在一个民族不断繁衍过程之中形成的,是一种经验一种智慧一种共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所谓的强人政治所能促成,是一代一代的智慧迭代与积累,进而形成一个民族依托和发展的体系中心思想,它就会跟随人类的繁衍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这叫做“文脉”传承。

28、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题内容。

29、孩子出生后便被国家收养,不得让父母知道谁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让孩子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

30、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人性,钳制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总之,我们应吸取精华,剔其糟粕,传承中华文化。

31、就这样,追求表面的道德美誉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的价值追求,缺乏道德修养即所谓“缺德”则成为对人最糟糕的评价甚至成为人格的最大否定。一个人一旦遭到这样的道德评价,就会被乡邻看不起、唾弃、孤立,在高度稳定的乡土社会里就意味着没有了立足之地,这就进一步促使人们不得不更加重视自己的道德名誉。肯定的、良好的道德评价即所谓好名声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子”。一个人有面子就意味着有人格,反之,丢掉了面子就意味着没有了人格和尊严。另外,儒家道德集中于对人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道德规定,一个人道德品质如何主要取决于人伦关系另一方的评价,有很大的主观性。这就进一步增强了国人对道德评价而不是内在修养的关注,使面子心理进一步强化。中国人除了重视道德评价上的肯定外,还需要他人的尊重,这是人类的共性。但是,尊重在中国文化里主要意味着服从,也就是说,否定、拒绝在中国人的思维里意味着不尊重。因此中国人的面子也包括不被人拒绝。重面子使国人热衷于哗众取宠、沽名钓誉,而不是致力于提高内在的道德修养;表面上一团和气,缺乏原则和真诚。

32、八股取士,逼死逼疯了多少人,让活生生的人变成了机器,让人们成了统治者的奴隶,并且让这种“奴性”一代代的延续下去,这就是最大的危害。

33、严刑峻法,或许可以迫使民众暂且不做越轨之举,但道德和法律并不是他们内心的自觉;以德治国以礼教化,道德和法律才会成为民众的内心诉求,规则意识成了民众的自律精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文明;而且对于个人来说,同时也实现了内心的自由,“从心所欲不逾矩”。

34、但后人别有用心地把它解释成了绝对服从。官本位思想和奴性文化由此产生并根深蒂固,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

35、国人对权力顶礼膜拜的思想根源是误解儒家思想,孔子所说的“学而优则仕”,把当官作为求学的目的,是讲究学习要经世致用,学成要报效社会,服务人民。但随着科举盛行,这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思想和人向往物质生活的本性混为一谈,甚至把做官作为人生的价值标准,用官阶的高低评价人生的成就,演变成一切向官阶看齐,当官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权力成为图腾,这就是所谓的官本位意识。国人对权力顶礼膜拜的第二原因,是权力的残酷,几千年的封建王权,可以为所欲为,平民对权力产生了恐惧。国人对权力顶礼膜拜的第三个原因,是中国人对权力残酷的无奈,久而久之,恐惧与无奈便转化为敬畏了。正如人类对大自然界灾难的恐惧与无奈,转变为对鬼神的敬畏而衍生出对神明的崇拜一样。

36、在野史学与韩国的近代屈辱史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极为屈辱的被殖民记忆,才导致了他们有迫切的愿望,急于证明本民族的自主精神与伟大历史。不过,他们始终都不是主流,影响力有限。很多人都知道,他们就是一群跳梁小丑。

37、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一种高度统一的共识性价值认同(家国一体舍身取义抛头颅洒热血,这就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理念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东西),它指导着个体特定族群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判断,及社会性的行为和协作模式,是一条隐藏在大众的内心及思想意识当中的共时性纲领与纽带,往往在一个民族危亡的时刻这条纽带就会把一个个碎片的个体和族群强有力的链接起来建立起思想意识上的高度统一战线(这就是为何中国可以在不对称的时代格局背景之下,于列强环伺外敌深入遍地废墟之上建立起新中国的本质原因所在)。

38、中国的古文化强调“物极必反”,这就是中国千百年来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反向投射人类社会的总结,中庸的本意并不是近现代理解的“差不多”,而是中正客观不偏不倚,不唱高调,这是一种极高的理性客观的一种境界。

39、清朝统治的260年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甚大!

40、由一群没有公民精神的乌合之众组成的国度,永远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奴隶之邦。

41、而中国对应的有个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与孔子并称“孔孟”。

4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就是奴性文化;中国式的教育,就是奴化教育。

43、佛教在中国焕发了新的生命,但在印度却走向了一种与佛教教义相悖的极端,其中“庙妓”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曾一度在印度佛教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大量的穷苦人家的子女带来数个世纪的人伦灾难,印度佛教将生殖崇拜发挥到了一个极值,在世界范围内均饱受诟病。

44、“亲亲”思想,使传统道德成为一种私德,使得国人往往把家族利益、小集团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热衷于结拜、拉亲、搞裙带关系,以求互相照应。

45、儒家是一个大的文化系统体系,非强盛之王朝所不能承担,需要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很显然汉末这一段历史时期一直到大唐,社会是达不到儒学的发展所需要的客观条件的!

46、印度佛教文化自此走向了一个人伦的极端最终在印度幻灭,但其给印度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则一直延续至今日,这也是为何印度女性的地位为何如此低微的一方面深刻影响。

47、另一方面就是军事保护。万历年间,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李朝全国八道,就是八个省吧,七道沦陷,国王只好向明朝求援。

48、汉武帝深知统治的本质一定文化的统治,而文化的统治就势必要站在一个发展的视角,黄老之学很显然不具备长远的国家机器发展的需要,而诸子百家又均为显学重在术的应用,各派学说之间存在大量矛盾冲突,优缺点均十分突出,汉武帝需要的是一套体系一个系统可以自上而下一以贯之,从思想意识形态到行为模式的高度统而这就要求这个系统一定是经过历史周期沉淀的客观的,有着深厚的社会共识性基础的,在这样的高标准之下唯有儒家的体系可以满足这个条件。

49、  就如上面所提及的,刚健的、抗暴的、以仁为主导的儒学,本是诸子学之被独裁者看中并国家化后,实际已经被洗心革面、抽髓换骨,转为奴化价值观的疏灌与培育,历代儒生、士大夫或欢喜或不自觉中成为给国民洗脑的中坚力量,多是像“山东大儒”叔孙通那样,是王权门前的“看家狗”。歌功颂德惟恐人后,奴化人民不遗余力。

50、清朝文字狱,是世界历史上罕见,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只要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都成了罪证。

51、     这方面,曾国藩就是典型,满口仁义道德,杀人放火白骨如山,外号就是“曾剃头”,屠杀中国人的臭名昭著刽子手,却是被誉为蒋介石崇拜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儒家”,被今天的“新儒家”顶礼膜拜。事实上,曾国藩是满清王朝的第一“汉奸”,在有能力推翻满清王朝的情况下,故意心甘情愿的匍匐在满清皇帝的脚底下磕头,替满清皇帝与上海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狼狈为奸,勾结“洋人”残酷镇压“小刀会”和太平天国的中国人。倘若曾国藩与太平军、小刀会“合兵一处推翻满清王朝”,应该是恢复汉族管理中国的基本格局大好时机。

52、首先,儒家思想为历代统治者重用,即使是元代的统治者不认可汉族人民的文化,也会对理学表示尊敬,奉为官学。既然儒学能够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儒学肯定有他的优势。儒学本身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教条,将君主捧到了神探,将君主与臣民的等级划分开,并且令人在内心畏惧君主的权力,“君权神授”的观念使全国的百姓将皇帝神圣化。

53、日本明治维新后,“征韩论”出现了。明治天皇要搞大陆政策,要“海外雄飞”,首当其冲的就是半岛。朝贡体系中,清朝一向不干涉朝鲜内部事务。但为了避免半岛被日本侵吞,不得已加强了控制,第一次派出了总督。这个总督大家都熟悉,袁世凯。

54、在儒学里,君臣关系是相对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天子权威”,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愚忠愚孝”。

55、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一定会不断的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这是一种自省与反思,中国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中国在不断的王朝迭代的过程中一直在进行着反思与重建,这个过程从未停止,而在不但反思推翻重建的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被提纯,最终成为一条“文脉”刻进了中国人的骨血。

56、这种教育不培养自我意识,也不培养自我道德完善的责任感。

57、儒家学说体系的本质并非孔子的一家之言凭空出世,而是孔子自身的智慧对中国从农耕文明一路延续下来的对中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总结提炼,形成了儒家的体系,又经其弟子及孟子等一批饱学先贤的不断完善,并不是孔子凭空独创出来的,孔子承接了历史的使命并且不辱使命。

58、由此可见,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脱离客观实证主义,那必将会走向另一个无法预知的极端,转变成一种对某些阶级群体的剥削,而一旦这种剥削形成势能其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59、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际关系,是西方定义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东亚不一样,国际体系是中国主导的封贡体系,朝鲜是体系的一部分。

60、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充分彰显了儒家的唯物史观的客观基础。

61、儒家学说体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成之作,虽历经封建社会的洗礼大量典籍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儒家学说体系的精华却保留了下来,儒家的精髓则渗透进来中国人的骨血,这种文化的力量每每在民族危亡之际均能迸发出极强的凝聚力,促使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舍己为人敢为天下先的人力挽狂澜。

62、国家与国家之间最本质的冲突并不是单纯的基本利益和科技的冲突与差距,本质上是不同文化的冲突。

63、但对于中国这样已经有了数千年文明的大国而言,我们已经沉淀出了我们独特的文化和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神图腾,虽然历经封建王朝的迭代冲击,但我们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进了我们的血液和骨髓,并且这种文化具有极强的排他性。

64、由于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使得中国的文化演进得以在农耕文明的承载之下有了生息繁衍的大环境,我们的祖先在于自然协作的过程中不但累积经验用实证的过程揭示了人类千百年所不能理解的抽象性事物,使得中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开始由抽象走向实象,且做到了二者的相互独立,我们们演化出了辩证的思维逻辑和中国独特的中庸之道,我们跳出了单级化的思维模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65、这样的历史,给当今社会制造了巨大的困惑:走进现代文明为什么就这么难?因为中国的教育从来就没有培育过公民精神。

66、这种理论太可怕了,如果这种思想大行其道,那犯上作乱的事情岂非堂而皇之比比皆是?

67、儒家文化以家族为本位,着重维护的是人伦关系,特别是尊者、长者的尊严和利益,而不是社会、大众的利益,因此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精神。这种文化对国民性格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68、在汉代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69、培养公民精神才是儒家“德政”的政治理想,可惜在中国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甚至没有真正努力过。

70、渔猎文明与游牧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渔猎文明的生存环境相对小众对特定环境场景有着极高的依赖,这也注定了渔猎文明同样难以诞生统一性持续性的文化纽带。

71、再举个例子,檀君,传说里韩国的始祖。很多在野学者伏案钻研数十年,就是为了证明他是真实存在的。但也有人另辟蹊径,研究檀君之前的朝鲜史。有人说,檀君之前,朝鲜有个古国,叫做倍达国,天皇是蚩尤。对,就是你知道的那个蚩尤。蚩尤天皇在逐鹿与中国皇帝大战73场,全胜,从此成为东洋霸主。还有人说,韩民族的史前文明统治了整个欧亚大陆,因此韩民族是全世界人类的母体。

72、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儒家思想在汉代汉武帝时期就已经一家独大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使得儒家一时如日中天,而表现出的问题就不免被扣在儒家思想的头上了。

73、奴隶和女人,不过是跟猪狗之类的动物差不多的东西。

74、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75、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

76、汉人的脊梁骨彻底断了,而儒家至此也基本面目全非了!

77、 再看看揭露南京大屠杀内幕的才女,著名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文章当中说随着她对“南京大屠杀”细节研究的深入,其困惑也越来越深,终于不能自拔。最后,她竟以在车中用手枪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又有谁知道,她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形式,来抗议国人“怒其不争”的奴性行为。张纯如在自杀前对身边的亲友说:“在采访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我发现这远不仅仅是日本人的问题,还有中国人的奴性,中国人有一种极其恶歹的心理,在世界民族中也罕见!!!可以作贱自己的同类,到了极其残忍的程度。我原本想拿大刀砍向鬼子,可是发现需要砍的,还有自己同胞的奴性”。懦夫与英雄的区别是:懦夫害怕牺牲,所以宁可屈从,也不想改变命运。英雄不怕牺牲,所以敢于抗争,最终创造了历史;庸人与伟人的区别也同样如此。要知道,奴性是汉奸顺民的基础,奴性越深,汉奸越多。对外献媚,对内残忍。外战如羊,内战如狼。因为奴性来源于麻木与服从,以及对自己和对他人生命权利的漠视和不尊重。但我想要问的是:国人的奴性,难道不是中国人数千年听从儒家的教诲,逆来顺受,无论何时都要当顺民的结果吗?所以我们对外柔而对内刚。内战时都是英雄,外战时都是狗熊!

78、而在中国的公知嘴里,西方的历史是自由、平等的历史。而我们中华文明史,却是独裁、奴性史。

79、《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清朝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维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拟毁,……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著,靡有孑遗矣”。

80、毕竟我们国家文化的开始,“儒家思想”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且积极影响也不少,汉武帝为何会选择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就在于它能够给当时社会稳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儒家的礼、义、廉、耻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

81、汉武帝向世人证明了,一套良好的文化体系对于统治阶级乃至整个民族的意义是何其的巨大而深远。

82、宪法和法律中那些冠冕堂皇的词语,到现实中一对比,立马让人觉得充满了讽刺感。

83、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其的独特的演化逻辑,且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穿透力,并经过了数千年人了社会的不断洗礼沉淀,我们纵使已经忘记了我们传统文化具体包含哪些著作和优良传统,但是每每在民族危机时刻,我们的基层人民总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和韧性去捍卫这个民族的尊严,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84、奴性文化熏陶出来的奴性,第二个特征是:缺乏平等精神。缺乏平等精神,体现在即不能平等对待别人,也不敢平等看待自己。

85、清朝相比元朝统治阶级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一个民族国家的意义是什么,也充分肯定汉文化,所以早在努尔哈赤那一代就已经开始学习汉文化为逐鹿中原做准备。

86、封建社会所经历的君主灭亡和重生不过是一种简单重复,不具备人类社会进程从低级向高级运动的特征,因而这种野蛮的周期性重复不足以称之为历史,国家的延续不过是时间上的流动,因为它的历史只是单一的重复,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87、在专制社会里,公民精神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因为灵魂的解放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会使精神统治和身体奴役变得困难。

88、最后,全国上下的所有人都开始学习儒学,所有人都讲究儒家伦理,大家在一定程度上都成为了儒学的继承者,在这个角度上看大家的学说都一样,冲突也就会减少,就会更加团结。儒学将所有人都导向了通过做官来获得家境的改观,在这个角度看大家都一样了。心都向着学习儒学努力,汉代的国力自然就会增大了。但是不得不看到的就是儒学的发扬光大对其他学科的压制和毁灭性的打击,其他的学科不再流行,这样看来就是约束了人民的思想。

89、道德精神:“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朝闻道,夕可死”的精神追求,坚毅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尊老尚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人生准则。

90、在古代中国,一种非常稳定的封建等级制度代替了真正的历史,封建时代的中国徘徊在世界历史进步的格局之外,只能等待着一些因素的诱发才可以得到积极的进步,比如清朝末期的中国被先进的英国敲开大门,八国联军都来了,才完成了社会的大变革。不然仍然是袁世凯称帝,整个国家永远的封建循环下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