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84句文案集锦】

2023-11-06 10:09:29 句子大全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1、他出生在公元前469年~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跟我们的孔子,老子几乎是在同一条时间轴上。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希腊是苏格拉底,印度是佛祖-释迦牟尼,真可谓是大咖云集。

2、我改变了我的信念,这又改变了我的情绪和身体健康状况。我的价值观某种程度上得自我的社会。但是我不能责怪他人或我的文化,因为是我每天选择接受它们。苏格拉底宣称,“照料我们的灵魂”是我们的责任,这是哲学的教导——心理治疗的艺术,它源于古希腊人的“照料灵魂”。应该由我们来省察我们的灵魂,裁定哪些信念和价值观是合理的,哪些是有毒的。在这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我们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的医术。

3、说到婚姻,不得不提苏格拉底的老婆。她的脾气火爆,经常对苏格拉底大喊大叫,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每当妻子发火时,他总是淡然处之,丝毫不放在心上。

4、我们之前说到,在约公元前450年,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到了一个拐点。此前的早期哲学家属于“宇宙论时期”,关注的是外在于人类自身和意识的“自然”。而到了这一时期,面对对世界本质似乎永无休止的争论,哲学家开始怀疑人类究竟有没有能力认识真理和善,思考的对象转向了人类理性和社会道德。此时兴起的智者派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上均持怀疑主义,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真理和善,人类当然也不可能认识它们。

5、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69年出生于雅典,活了70岁,公元前399年被雅典城邦处以极刑而死。我们已经多次提到,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以后,随着希腊战胜古波斯帝国,雅典成为海上霸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和辉煌,古希腊文明在各个领域均走上了巅峰。苏格拉底成长于雅典文明的“黄金时代”,即希波战争至伯罗奔尼撒战争之间。这一时期,在伯里克利治下,雅典民主制得以发展,经济高度繁荣,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科学等诸多领域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孕育了苏格拉底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似乎也非偶然。同样,当他在垂暮之年见证了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失败和衰落,这个城邦似乎也不再能包容他实践哲学的反思,终于以“腐化青年”的罪名将他处死。

6、在苏格拉底伦理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是“德性”(goodness)。关于德性,最著名的论断是:它是关于善的知识(knowledgeaboutwhatisbestfortheagent)。简言之,德性是知识。不过,不是普通的技能知识,而是关于“什么对自己最有益的知识”。

7、所以说,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也是西方文化的源头。西方文化,我们说两栖文明,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理性主义的支柱,理性主义就来自于古希腊;另一个支柱是基督教文明。从中可以看出哲学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础。

8、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承了他的老师关于德性是政体的优良原则的思想,其师兄欧几里得继承的苏格拉底善是“一”的观点对他也有一定影响。他还吸纳了众多学派的观点,包括赫拉克利特及其后学关于可感事物的观点,即事物是无确定性的、流动的;巴门尼德及其后学关于真理道路的观点;毕达哥拉及其后学菲洛劳斯关于可知事物的观点。另外,还有数学与宗教也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影响。

9、苏格拉底利用巴门尼德的辩证法思想来解释人如何才能克服感觉与习惯的遮蔽。首先就是必须走寻求真理的道路,人只有使灵魂跟随努斯的指引,向哲学求助,努力追求事物的“是”,而不去理会它们的变动不局的种种“非是”。为此,就要不停止于感觉的个别,而要面对思想的题材,把对事物的真实的思索上升到以思想的普遍概念来进行的思考,要寻求事物的普遍规定性。还要通过严格的思想训练去接近真实,通过在辩证法的思想道路中获得思想的前进。如果可能,去以思想助产士检查一种正在提出的思想是否将产生健全的结论,与助产士一个道理,思想助产士需要有思想经历而非无思想活力的不适合思考的人士,这位思想助产士也必须友好,必须预先准备面对思想产生者的“阵痛”,这是件不易之事。

10、苏格拉底的专家治国理念,与老子的“无为”治国理念相比,相差很多。

11、老子《道德经》对修身、养生、做事、用兵、治国等问题的阐述,已经几乎包含了所有的人生和社会的基本问题,是对人生和社会问题比较全面的阐述。

12、这篇对话最终没有给出关于“虔敬”定义的结论。比起结论,苏格拉底更关心的是清晰定义概念的方法本身。准确的定义是清晰思想的基础和工具,也使苏格拉底从根本上动摇了相对主义——如果事物有明确的定义,就意味着特殊事物多样性的背后存在着稳定的本质——对这种本质的追求是苏格拉底同他之前的哲学家的共同之处。相信这样的本质存在,多样性就无法如智者派所认为的那样推导出相对主义。

13、老子认为高智慧者管理国家采用“无为”的方法。就是国家管理者没有作为,把权力完全下放给下属和人民,让下属和人民自主决定怎样生活和发展。

14、至于他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我仅有如下几个供大家参考:

15、就像老子所讲的道一样,你看到的都不叫道,看不见的才叫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希腊哲学中,亚士多德的物理学后来被翻译成「形而上学」,就是研究万事万物背后的道理,研究我们感官所不能感知的领域中,世界真理的存在。

16、苏格拉底曾说:我一无所知,除了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件事外。

17、  我们每个人都禀赋德性,不过如果没有对德性没有知识,我们就还不是有德性的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认识自己的德性?

18、思想的发展是物极必反的。更高层次的智者并不提倡用吃苦去锻炼自己,而是轻松地做事。

19、苏:那么,在某些情形中,我们必须将同样的行为放在两栏上吗?

20、老子《道德经》认为,高智慧者实行“不言之教”。因为高智慧者已经看到世间的道理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所以没有必要再用语言去教导别人,可以让别人顺其自然地发展。

21、 他一本书也没写过。他没有这种意义上的哲学,一套传诸弟子的一以贯之的思想。与耶稣一样,我们只能通过他人的记述来了解他,尤其是他的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述。当德尔斐神庙的神谕说他是希腊最智慧的人时,他提出,那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知道得是多么少。但他也意识到其他人都知道得很少。他努力向他的雅典同胞传达的是——他视之为他的神圣使命——质问自己的习惯。

22、要了解哲学史,就要了解哲学的源头。戏剧界有一个说法,「学源不学流,源正流清」。

23、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认为应该由受过训练、有知识的人管理国家。

24、苏格拉底:你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摘一次。

25、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以向别人请教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声称“我自知无知”,把问题提出来请教,用剥茧抽丝的方法,当别人做出回答的时候,他又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终于引出对方把苏格拉底自己所主张的观点说出来。使对方对所讨论之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到正确认识,生下自己孕育的真理胎儿。

26、苏格拉底之后有:柏拉图学派(又名学园派)、亚里士多德派(又名逍遥学派或漫步学派)、小苏格拉底学派(包括麦加拉学派、库兰尼学派和犬儒学派)

27、苏格拉底的这套主张,看到了人类的一个根本特点: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他的任何研究活动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并能给自然以巨大影响,这是哲学研究的新突破。但是,他进一步推论到,整个世界都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按照思想的要求被改造、被设计,却颠倒了物质和思维的关系,走向了唯心主义。

28、这个问题,对中国的一些思想家影响也比较大。比如钱穆先生,虽然他不太认同用西方哲学来概括中国的古代思想和学术,但他也认为哲学是研究两类问题,一类问题叫宇宙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类似我们用科学角度来解释这世界是什么。还有一个大的问题,人生是什么?即哲学在很大范围内,是要探讨人生哲学。

29、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

30、苏格拉底认为,磨难和逆境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提倡经受磨难来提高自身。这与儒家思想相似,属于中高层次的思想观念。

31、另一方面,德性是一种知识,一种有益于自己和雅典城邦的知识。在苏格拉底看来,一个人在面对危险的时候,知道如何应对危险,并凭借着这些知识,他采取恰当的行为解除了自己和他人的危险,他就是有德性的。这种德性等同于知识,外化为勇敢的品质。

32、  他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知识问题。这些问题和人息息相关。他引用德菲尔阿波罗神庙所镌刻的那句神喻来呼吁世人:“认识自己”,旨在希望人们能通过对心灵的思考关怀而追求德行。在他看来,哲学是通往智慧和幸福的最佳途径。

33、第一种形态,也最早出现的,叫做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就是我们今天的自然科学,所以哲学在最初是与科学同源的。哲学包罗万象,而所谓科学主要包含在自然哲学里。

34、  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和道德伦理的论述。他认为,从道德伦理本身来说,“无人故意为恶”,人们之所以恶是因为不具备“善”的知识,而具有了道德知识的人必定会选择“善”的行为,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所以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35、鉴于此,苏格拉底哲学也被称为是德性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德性是确保一个人活得幸福的品质。苏格拉底认为,一个暴君,即使他获得了王权和财富,如果他有极度的非正义的行为,他也无法获得幸福的生活。幸福生活不是王权和财富,而是德性。无论是谁,只有他具备德性,他才拥有幸福。

36、苏格拉底哲学核心的乐观信息是,我们有能力治愈自己。我们可以省察我们的信念,选择去改变它们,而这将改变我们的情绪。这种能力是内在于我们的。我们不需要向教士、心理分析师或药理学家下跪,去祈求救赎。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随笔作家蒙田说得很好,他说,苏格拉底“为人性做了一件大好事,指出它可以为自己做多少事情。

37、卢梭: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

38、老子《道德经》认为,“求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求学的阶段知识是越来越增加的。但求知的过程是物极必反的,当知识达到相当高度后,就进入求“道”阶段。在求“道”阶段,求知的欲望会越来越少。到后来达到没有求知的欲望,就进入了“无为”的境界。

39、苏:好吧,现在假设我们将讨论限定在朋友上面。设想一个将军所带的军队士气低落,组织混乱。假设他告诉士兵们预备队即将到来,欺骗他们接受这一信念,使他们摆脱沮丧,并赢得了胜利。这个欺骗朋友的例子怎么样?

40、  苏格拉底是一位追求幸福的人,幸福是苏格拉底一生思考的主题,经过对幸福的探求,他总结出了几条人生的幸福信条:幸福来自关注人类自身的事情、幸福来自感知、幸福来自身心的锻炼、幸福来自成就自我、幸福来自自由、幸福来自健康的心态、幸福来自自足、幸福来自分享.

41、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说过:“我和物理学的探索是毫无缘分的。”他不关注与人类意识和生活无关的自然,及探讨这样自然界本质的形而上学。在这一点上,他与智者派十分一致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哲学的转向。他的哲学的核心指向是伦理学,也就是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他从来不试图创立一套脱离生活的哲学体系。另一方面,他坚决反对智者派关于真理的虚无主义立场,终其一生强调追求真知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目的也是为了指导人生。因为他相信“知识即美德”,没有人明知一件事是错的还故意去做,所以使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

42、而他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追求真理不能外求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苏格拉底哲学的重大意义在于他是第一次真正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揭示了人不能真正认识自我就不能很好的认识世界这一深刻内涵。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43、  苏格拉底可以说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以希腊为起始的欧洲文化的特点比较多集中地表现在从原始神话宗教式的世界观发展为宇宙论的自然哲学的世界观,即前苏格拉底式的世界观。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44、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

45、老子出生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首。他的著作《道德经》是对修身、养生、做事、用兵、治国的综合论述,是对人生和社会规律比较全面的总结,可以称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总纲。《道德经》受到当时的诸子百家共同景仰,被称为万经之王。

46、关于灵魂归宿问题:现有人类的认知是:天堂和地狱。

47、传统文化:民乐以及书法、茶道、花艺、礼仪等

48、接着是苏格拉底的灵魂不朽观念,他认为灵魂不朽且轮回,保持人的健康良好是对下一周期的生命的关切,因为人死后灵魂不死,会带着善恶进入下一个生命体,对下一个生命的命运有极大影响。苏格拉底接受了毕达哥拉学派的灵魂不朽与轮回思想,并把对灵魂的关切上升到希望灵魂能够更真实地看到真实的高度。

49、不同的人生结局是他们的不同做法和思想造成的。

50、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曾经写道:“我向你们保证,有一种治疗灵魂的医术。它是哲学,不需要像对身体的疾病那样,要到我们的身体以外去寻找它的救助方法。我们一定要使用我们所有的资源和力量,去努力变得能够治疗自己。”这正是苏格拉底通过他的街头哲学想教给他的同胞的。他会跟他在城中散步时碰到的任何人开始谈话(雅典的居民并不多,所以大部分市民都相互认识),去发现那个人相信什么,重视什么,他们在生命中追求什么。

51、苏格拉底说,他是神派给雅典的一只牛氓。他要紧紧盯住雅典,唤醒雅典,使雅典能从愚昧中清醒过来,快速地前进。但他对雅典的讽刺和批评过于激烈,引起雅典人的极大反感。雅典法院的法官以苏格拉底褒度神,惑乱青年思想为罪名,判处他饮毒酒自杀。由500名普通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也表决同意了法官的判决。

52、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3、苏:如果他拿走这个敌人的财物或者用策略欺骗他,这些行为怎么样?

54、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假设真有呢?

55、苏格拉底说,要有淹在水里奋力求生的强烈欲望,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

56、  苏格拉底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尽管现存关于他的为人和学说的记载真伪难辨。但是,他作为一名圣哲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更是超乎我们想象地深刻,千百年来,他一直都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剧本、雕塑、绘画、文学作品的素材。苏格拉底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以他的哲学思想却是不朽的,不仅影响着近现代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对我们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诠释着什么是幸福;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我们应当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怎样才能做一个知识和美德并存的智者。

57、    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58、毕达哥拉斯:认为社会中有三类人,而灵魂属于轮回的结果。

59、苏格拉底的求知理念,比老子相差很大一个层次。

60、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61、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爱奥尼亚的米利都城,创建了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七贤之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

62、苏格拉底说的获取渊博的知识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处在老子说的“为学”阶段。老子讲的,“为道”阶段求知欲望越来越少,后来会达到“无为”的境界,苏格拉底并没有想到。

63、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64、有一天苏格拉底刚一进家门,莫名其妙的被老婆就对破口大骂,言语不堪入耳。苏格拉底已习惯这一切了,于是就坐在一边抽起烟来,这时他老婆看到他对自己不理不采的,更是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端起一盆子水就是迎头一泼,顿时苏格拉底全身湿淋淋的。

65、  而苏格拉底要求“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苏格拉底之所以极力主张以探究人事为主要任务,目的就在于通过这些探讨让人们明白,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以及如何获取真正的幸福。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66、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始祖,有些科学解释不了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瑰宝,《玄学》早就给岀了答案,《玄学》俗称《神学》。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

67、 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你的哲学(你如何理解世界,你认为生命中什么很重要)跟你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不同的信念导致不同的情感状态——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也体现在不同的情绪疾病形式上。比如,我太在意他人的赞同(柏拉图说这是自由民主社会的典型疾病),这种哲学导致我恐惧社交。借助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古代哲学,我把我无意识的价值观带至意识之中,省察它们,并裁定它们是不明智的。

68、通俗的讲:就是科学解释不了的问题可以换成哲学来思考。

69、苏格拉底与人们讨论的话题涉及方方面面,但主要是道德问题,比如什么是正义、节制、勇敢等等。这正是他做哲学的方式,如黑格尔所说,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他在讨论中谦和有礼、机智幽默,“同任何人谈话,都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己,充分保证并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但却会在循循善诱中尖锐揭露出很多人们既有的或社会流行观念的错误。苏格拉底的谈话正是古希腊哲学精神的完美体现:不以灌输结论为目的,又不盲从任何权威和“主流”,在自由、平等的讨论中践行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70、科学在灵魂学说上始终在探索,而神学早就给了答案:灵魂是真实存在的。

71、3:苏格拉底所讲的哲学的基础还是人性,不是圣人教导我们的应该怎么样做,他告诉我们人们是怎么做的,也说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出于"人性".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来说...去思考现状的合理性,和可改造方案,远好于去谴责社会,去谴责命运,去谴责别人的不"圣人"..

72、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明确对立起来的观点,成为哲学史上的滥觞。

73、苏格拉底在现有古籍中的理论,对养生和用兵方面很少论述,对人生和社会理论阐述的全面性,比老子相差很多。

74、赫拉克利特: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

75、老子“无为”的成功思想,比苏格拉底积极努力的成功思想,高出一个层次。

76、  但是他放弃了对道德的范围进行界定,他认为真正的道德是因地制宜的,有纷繁复杂的环境。不能脱离现实空谈道德,道德并不是固守的假大空的理论,而是我们在学习和思考后,对心灵的不断改善才会对道德有理性的把握,而不是机械地背诵和遵守刻板的道德规范。

77、他在教学中很少直接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交谈,甚至辩论,来指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答案。接下有几个小故事特别有意思,是苏格拉底用精神助产术启发他的学生柏拉图。

78、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79、所以,在柏拉图记录的苏格拉底思想中,有多大成分是他自己的,这是一件很难分辨的事情。就像我们看到的哲学史一样,一类是哲学史家写的哲学史,一类是哲学家写的哲学史。哲学家写的哲学史更多会把他自己的思想填充进去,而哲学史家会比较客观。色诺芬是一个历史学家,他的记录可能更加真实。但也有对色诺芬的批评,认为他的哲学思想不深刻,所以他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理解也缺乏一定深度。

80、老子则更进一步,认为最高智慧者是没有作为的。这就是老子说的,高智慧者无为而无不为。他没有作为,却什么都能做成。

81、想了解哲学肯定要从古希腊开始。古希腊重要的哲学家有很多,苏格拉底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西方文化、西方文明、西方哲学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精神面貌,与苏格拉底有很大关系。

82、苏格拉底:你再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取一次。

83、苏:那么虚伪怎么样?虚伪应该被放在哪一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