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孟子著名文章【36句文案集锦】

2023-06-15 11:48:06 句子大全

孟子著名文章

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怎么去找回这颗善心呢?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清心寡欲才是返璞归真、去伪存真的根本方法所在。这个和道家思想是一致的。人在修身的过程中,是有取舍的,孟子认为人在取舍过程中一定要“养其大者”而“舍其小者”。大者即指养心,小者即指口腹之欲。并认为“从其大者为大人,从其小者为小人。”孟子把人的取舍作为评价君子小人的参考坐标了。当然孟子最大的取舍是“义”。所以才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著名文章)。

3、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4、对于古代的百姓而言,吃饱穿暖是最主要的,光这一点就牵扯到国家方方面面的政策。孟子在齐宣王和梁惠王跟前都为我们算了一笔同样的账。在孟子的打算里,在五亩宅田上,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老者就可以穿上丝袄了;让鸡鸭猪狗按时繁殖,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就能吃到肉了;百亩地按季耕作就能让八口之家吃得饱。这笔账算得很模糊,引得不少学者对此疑惑不解,分辨不清这些数据是泛泛而说的,还是针对魏国和齐国当时的实际而言的。可是无论如何,孟子提出了两点保证百姓生活的条件:土地、人力。五亩的宅田,百亩的土地是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不随意征兵,保证农时的正常劳力是生存的人员保障。要满足这两点条件,需要在土地、兵制、税赋上加以配合,“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错过一季的农时往往意味着一年的衣食无着,这时的百姓自然没有心情为君王厮杀。所以,孟子说施行了仁政才能真正有为国家战斗的军队,“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施行了仁义的国家即便不发动战争,别国的百姓也会欣然前往,百姓是国家之本,夺得了百姓也就是夺取了国家。

5、孟轲(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省邹县)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为宣传其思想政治主张,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等国君,不为所用,退而著书,教授弟子。

6、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齐宣王②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7、  其实我认为明太祖是多此一举的,想想自己是如何得到的政权,道理就很明白了。

8、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想把“仁政”的理念推行于国家统治之中,造福于百姓,他在战乱时,周游各国。孟子到齐国宣传自己的学说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接受,于是他离开了齐国。(孟子著名文章)。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10、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为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11、《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亦很大。《孟子》共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贻矩”是《孟子》七篇给天下人为人处世的规劝。因篇幅所制,今分而推之,以飨爱好国学、儒学的同仁!

12、  孟子说:“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个把人较量。大王请不要喜好这样的匹夫之勇!”

13、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14、不仅朱重八不能,即使两千多年的专制,也未能压得住孟子。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谭嗣同的《仁学》,康有为的《大同书》,都直接从孟子这里获得了指引。

15、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被后人称为"亚圣"。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16、对教育方法的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

17、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1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9、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听到别人有教益的话就拜谢。

20、张公富奢华,孟子贫轗轲。——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21、孟子说:“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么对他(君王)怎么办?”

2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2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5、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继承“仁政”,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26、尽管“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话曾引起朱重八的杀心,但皇权最终还是败于真理。孟子的地位,不是任何君王能够撼动的。

27、  孟子说:“假定皱国和楚国打仗,大王认为哪一国会打胜呢?”

28、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29、与孟子对待齐王不卑不亢的态度相反,总有大臣愿意投王之所好,不惜巧言令色。第九章中,齐王为了没有听从孟子的进言施行仁政而致使燕人叛乱的现实感到惭愧,大臣陈贾却以“圣人不免于过”为齐王开脱,且洋洋得意地去孟子面前陈说这一番理由,满以为能让孟子哑口无言。孟子同样用诡辩的方式否定了这个理由,并指出:“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公孙丑下》)深刻地讽刺了当时那些不知改过但知掩饰过错的人。追崇先贤的孟子看到当今这些人的所言所行,是厌恶还是感叹,后人不得而知,但对于齐王迟迟不能推行仁政一举,他一定是失望至极,于是,他要“致为臣而归”了。此时,齐王却欲以物质利益来加以挽留,这可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孟子的拒绝在我们的意料之中,而他所说的“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一番比喻发人深省。

30、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31、 人最忌讳的是遇到问题只找外部原因,而不去向内反思;“内省”是最重要的修身智慧。当然儒家并没有说不要向外寻找原因,只不过儒家向来主张“先内后外”的步骤。所以儒家有如下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2、几千年前的孟子认真地教导着这些君王,画出一幅幅祥和美好的画卷,但君王之意不在民生,他们欲求的是土地、钱财,孟子之策只是隔靴搔痒。虽然君王们听后都有些蠢蠢欲动,但是他们最终认为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了。当亚圣长长的背影消失在宫殿的时候,君王们的心又回到了最原始的起点,认为征战、篡夺、阴谋、杀戮,这是走向霸王之座的捷径,但他们却不明白这也是一条缘木求鱼之路。这不得不说是孟子和战国百姓们的悲哀。

33、因此,孟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于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34、孟子的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即做到“正大光明”。这又和他的修炼“浩然之气”一脉相承了。这样的境界做得到的又有几个人呢?一个人,如果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敢对所有人拍着胸脯说:“我没有做过任何亏心事,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我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地,平生无愧于人。”那么,这个人算的上是圣人了。阳明先生临终前,弟子们问老师还有什么遗言。阳明先生说:“我心光明,夫复何求!”我想他做到了孟子论述的心地坦荡了。

35、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