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33句文案集锦】

2023-07-03 10:30:31 句子大全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1、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2、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20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4、《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5、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7、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它的呢吗?”孔子回答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9、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10、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是其思想的核心。

11、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2、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13、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14、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15、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6、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7、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8、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19、孔子的学说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人格的重视。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兽只有生物的或物质的生存。要发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丰衣足食,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都能修身立德。《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孔子一个基本的主张。

20、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论语·为政》篇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的修养方法,就是为了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21、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2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

26、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8、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9、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泰伯是法定的君位继承人,但古公认为季历的儿子名昌,有圣人的瑞相,预料他将能兴周,有意传位给季历,以便再传给昌,但未明显表示。   泰伯了解古公的意思,在古公生病时,便托辞到南方采药。他的二弟仲雍也有此意。于是他和仲雍一同拜别父亲,到了江南的吴地,从当地习俗,断发文身。伯仲二兄既出,季历不能出,必须在家事父。古公临终,遗嘱季历,报丧给泰伯和仲雍。古公薨,季历遵嘱接回伯仲。丧事毕,泰伯和仲雍计议让位给季历,季历不受。泰伯乃言自己已经断发文身,不能再治理国家,又偕仲雍出国至吴。季历遂立为君,后来传位给昌,为殷朝的西伯。昌的儿子名发,伐纣成功,为周武王,尊昌为文王。     

32、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