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韩愈介绍【48句文案集锦】

2023-05-29 10:38:42 句子大全

韩愈介绍

1、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2、《海阳县志·堤防》引陈珏《修堤策》曰,北堤“筑自唐韩文公”。

3、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韩愈介绍)。

4、禅师说:“去尔欲,诚尔心,宁尔神,尽尔性,穷物之理,极天之命,然后再来听闻佛法的至理吧。”

5、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6、良久,韩愈问大颠禅师说:“禅师还有指示吗?”

7、又说:“你既然上表谏迎佛骨,不赞成皇上信奉佛教,想必一定对佛教了解甚深,所以才不赞成。”

8、释义:读书初看是没有路可走,只有勤奋才能开创一条路。学习知识就如一个人身在大海中一样,只有在里面悟出道理,学为所用,这样就好像一条属于自己的船。知识转化为智慧之船,人生里程的航行就有了方向。

9、韩愈因反对佛教,竟上书《谏迎佛骨表》,触怒宪宗,被贬官到潮州做刺史。在前往潮州的路上,遇见他的侄子韩湘,引发无限的感慨,作了一首诗送给他侄儿。该诗道:

10、我们先了解一下韩愈的生平,可以摸清韩愈人格魅力与精神品质的脉络。

11、韩愈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而六朝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已经成为表达思想内容的桎梏,因而自然地需要开展一个文体革新运动,也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在提倡古文时,他还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韩愈学古文是为了学古道,道是目的,文是手段;道是内容,文是形式。这就是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的基本内容。“古文运动”影响深远,许多人向韩愈请教,一时韩门弟子甚众。

12、一日,在登灵山时,偶遇大颠禅师。大颠禅师问韩愈:“听说使君是因直言犯上,才来此做地方官的吗?”

13、韩愈是唐朝(生于公元768年,死于公元824年)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14、韩愈的代表作有《师说》《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晚春》、《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等。

15、有一天,韩愈抱着问难的心情去拜访大颠禅师,此时,正当大颠禅师禅坐入定,不好上前问话,因此苦等了很久。侍者看出韩愈的不耐烦,于是上前拿起引磬在禅师耳边一敲,轻声对禅师说:“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16、我们分两部分阐明韩愈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品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18、韩愈认为,国家治理须“以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刑”,用德礼即推行儒家的“仁义”之道,“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为了办好潮州乡校,“刺史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余,以供学生厨馔”。

19、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他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多咏山水田园,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20、韩愈的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他的"杂著"或"杂文",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的完整统一。《原毁》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精辟分析,揭露了当时一般士大夫所以要诋毁后进之士的根本原因。他指责人情恶薄,自鸣不平,并发出了主张公正用人的呼吁。《师说》

21、关于韩愈与大颠禅师的因缘,在《韩子外传》有所记载,世传有:“一见大颠禅师后,文豪毕竟也低头。”

22、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23、禅师便问韩愈:“你批评佛教如此地不合先王之道,不言仁义,无父无君之事,你是在哪些佛经上看到的?”

24、由此可知,大颠和尚对韩愈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25、大颠禅师听了,责问他:“我听说为人臣者,不能择地而安,不重名位而行其所当行。今竟遭放逐而不乐,趋时求名,实非善臣之表现。何况你敢直言犯上,是忠于君而不顾自身,心安理得,又有何怨言呢?唐室自天宝之乱,奸臣乱国,皇上讨伐都来不及了,做为人臣,既不能助上戡平内乱,以安邦国,尚且起动心意,触圣发怒,如今还要上表讨封泰山之地,岂不是不识时务呢?以穷治乱而祭其鬼,是不知命;动天下人心而无安邦定国之志,是不知仁;强言以干上怒,遇困而悒悒孤忧,是不知义;以乱为治而告皇天,是不知礼。”

26、禅师说:“你既不如先贤,而先贤所从事者你又反对,这岂是智者所当为?今天你将自己局限在小小形器之内,奔走于声色利欲之间,稍有不如意,便愤懑郁悲,如此,与蚊虻争秽壤于积蒿之间,又有何不同?”

27、但韩愈为诗的新的特点,还不是表现于这类作品,而在于他那“以文为诗”的一些篇什。如《山石》、《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对于这样的作品,前人多所评论,方东树《昭昧詹言》谓前篇乃“古文手笔”,后篇亦“古文笔法”。这样的“手笔”和“笔法”,和初唐、盛唐的前辈诗人相比,显然有不同者。因此,叶燮《原诗》认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所谓“大变”,正是韩愈之诗新的特点。韩愈的诗歌作品山石

28、韩愈从小喜欢读书,就算没有旁人的指导和督促,他都能自律自勉,之后韩愈中进士,担任多个官职,元和十二年,韩愈因能力出众被晋升为行军司马,可惜没过多久就因谏迎佛骨的事情被贬谪。

29、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30、韩愈听了大颠禅师一番开示,很不满地批评:“你们佛教,口不说先王之言,而妄谈轮回生死之法;身不力行礼仪,而诈传祸福报应之说;无君臣之义,没有父子之亲;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以残贼先王之道,我怎能默然不语?”

31、由于这一次的机锋论辩,使得一向自视甚高的韩愈对大颠禅师的智慧由衷佩服。从此,大颠禅师便成为韩愈被贬潮州时唯一交往的高僧,因而渐渐改变他对佛教的看法。

32、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有"文章巨公"和"百代之宗"之名。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诗三百余篇。

33、韩愈是唐朝的诗人,后世称他为昌黎先生,他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与柳宗元、苏轼和欧阳修并称为四大家,其著作《韩昌黎集》对我国文学有深刻影响,长庆四年,韩愈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七岁。

34、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代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35、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著作有《韩昌黎集》等。

36、韩愈(768年-824),字退之,河阳人。早年即以一个复古主义者自命。二十五岁中进士第,二十九岁入仕途,曾两任节度观察推官,四门博士,后因上疏请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而被贬为阳山令,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累官监察御史等职。元和十二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著有《韩昌黎集》等。

37、韩愈在潮州建立了一批学堂,大兴文化教育。资料介绍,韩愈找来了潮州有名的秀才和他一起办学,并将自己在潮州的所有俸禄几乎全部投入办学。

38、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39、黄山谷说:“韩愈自从见过大颠以后,他的文章出情入理,而排佛之论亦不见了。”

40、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全诗102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令人读来,虽觉十分详尽,却又颇为烦琐。再如那首著名的《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极写一场山火的强猛酷烈。这是一种超乎常情的创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惟其生新,所以怪奇。怪怪奇奇,戛戛独造,乃是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主要追求目标。

41、唐代大文豪韩愈,大半生不信佛法,反对佛教。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唐宪宗遣使率领众僧至法门寺奉迎佛骨,次年将佛骨迎到京城长安。宪宗敕令先在宫中供养三天,再送往京城各寺院让僧俗礼拜。这件事可说是朝野震动,王公士庶奔走相告,掀起全国上下迎佛骨的热潮。

42、韩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著有《韩昌黎集》,诗三百余篇。韩愈的著名散文有《师说》(名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马说》(名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等名篇。著名的诗篇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芍药》、《春雪》、《游太平公主山庄》、《晚春》等。

43、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44、教育:韩愈三进国子监任博士一职,又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

45、韩愈在一旁听了侍者的话后,立刻行礼告退。他说:“禅师门风高峻,我已由侍者得到佛法的入门。”这一次,韩愈不再请开示了。

46、韩派古文家和柳宗元关于文体革新的理论,是古文理论的精华。诗人张籍、元稹、白居易等在文章方面也都直接或简接地受韩愈和古文运动影响。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的讽刺小品,文学价值较高,则是"韩柳"古文影响下的一个发展。韩柳以后古文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许多古文家用它来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使之成为文字史上渊源流长的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47、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迁至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遭权臣谗害,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