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82句文案集锦】

2023-07-25 09:39:43 句子大全

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1、“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及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2、人之性皆由天命下贯,人人皆有其真性,那么为何会“民鲜久矣”?人性本赤诚,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物欲所掩盖所渗透。我们并不是像禁欲主义者那样彻底否定欲望,欲望本身就属人性之一端,无从消除。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中庸所要求的如此至善的境界呢?“慎独”便是要求人们“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暗得看不见的地方叫做隐,细得看不到的事物叫做微。暗得看不见的地方,却是最显露的;细得看不到的事物,却是最显著的。这些都源于个人内在的一种高度、觉醒。《论语》讲:“吾日三省吾身”、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在讼者”③

3、怎样才能有一个广阔的人生格局呢?傅雷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这种真诚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真有所感,要能够放下虚荣心去正视自己、了解别人。对艺术、对真理的真诚,傅雷把它称作“赤子之心”。(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4、《中庸》这种由个体向群体,再向自然(天、地)转化的人文主义构想,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实则蕴含着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强烈信仰。人的天性是由天所下贯赋予的,但是,人之性并不是被动存在的,它在被创造的同时也进入了到了天无穷尽创造的全部过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想真正实现人性,就必须形成终极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然而,这样的境界也许只有圣人才能达到,普通人在具体的事务之中很难将其切实实践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也不简单,关键在“不知”二字上。可以理解为无心——冒犯和伤害如果是无心的,便不必生气,这是宽容;也可以理解为无知——世间种种人的不堪,说到底都是因为不明大道,智慧和境界不够,自己也受着其中的苦,其实都是可怜的,若生气只能说明自己也是这样的层次,真正的君子只会悲悯,这是慈悲。

6、(案语)知,智慧。我们古代圣贤是很讲智慧的,也是爱智慧的。我们传统文化里谈的智慧,是通天达地、天人无间的。本条经典金句出自于《礼记·中庸》。“天下之达道所以行之者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这段话就是著名的“五达道”与“三达德”。前者五伦,是君子所行在五伦之中,后者是君子所以行,是具体的要求,也有叫“性之德”,要在五伦中体现、展现。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好学就离智慧不远了,践行就离仁不远了,知耻就离勇敢不远了。懂得这三件事,就掌握了修身的关键。

7、(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出自《中庸》。意思是:“中”是天下正确的道理,“庸”是天下的永恒真理。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最直接是说君子之交,以心相交而不是以利相交,才能长存心中,不想起却从不忘记,在岁月中缓缓流淌成久远。延而广之,这更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论相隔多远、关系亲疏,见了来了,都是好友亲朋。

9、《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础和终极,而乾卦居于开始。之所以如此,其中的分量,开篇四个字,已足以说明。

10、希望今天你看到了之后,也把这份幸福快乐共享给朋友们,大家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11、《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记载孔子关于中庸与诚的言论、以及后人相关思想的阐述发展,内容屡引孔子言论及《诗经》篇章而阐述理念。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可能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但未完全确定,内容大约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12、(经典金句514 · 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1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出自《中庸》。意思是:诚信是天道的本来原则,而要做到诚信,这也是人世间本来的原则。

14、(经典金句5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5、《中庸》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在于率由天命之性,“教”在于修习率性之道。《中庸》强调“诚”的重要,诚即相关《大学》所述“诚意”。“诚”的工夫,是应于“自诚明”的天道之性;“诚之”的工夫,是应于“自明诚”的人道之教。

1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性:本性。意思是:上天赋予的秉性,叫做人的本性;人能依照这种本性行事就是顺应天道;能够修炼好天道甚至推广它就叫做教化。

17、(君子诚之为贵)出自《中庸》。意思是:君子把诚实看成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18、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亦如此。我们不能执一面之词,也不能将错就错,糊里糊涂全都笼统接受。而是应该要有批判继承的科学精神,去其糟粕,继承那些对我们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因素。

19、编者按:传播祖先经典是我们的责任。(经典金句)里的这些句子,是上千年以来,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那些人们反复读过的;是两千多年以来,我们的列祖列宗们反复读过的。何为“道”?前人反复走过的路,就是道。所谓不离道,沿着道走,就是这个意思。

20、所谓“大学“,大人之学。研习大学,意味着心理成人的开始,开启光明大道的修行。三纲领,就是三项总要求。

21、(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中庸》。致:达到。中和:不偏不倚。意思是:如果达到理想境界中的不偏不倚,中和状态,那么天地间的位置就会安排的很恰当,世上的万物就会顺利地生长发育了。

22、..........................................................................................

23、(案语):本条经典金句出自于《中庸》。君子所坚守的道,是在日常中体现的,虽然体现在日常中,但是往往人们察觉不到,因为君子之道是很精微的。所谓“费”,即日常所用。因为是日常所用,所以也是形容“道”的广大;因为隐不易察,所以也形容“道”的精微。《礼记·系辞上》中也有:“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同样的意思在《黄帝阴符经》表述为:“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这句话说得挺好的,人们都知道去教堂拜上帝,去寺庙拜佛,去道观拜神仙,这就是“人知其神而神”,人人都知道所拜的是“神”,但是人们却不知道自己这些日常所用而没有拜的其实也都是神,即“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常中的事物,无不蕴含着至道。《道德经》里讲:“道隐无名”,至道的隐藏的,甚至都没有名称来称呼它。《道德经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我们来翻译一下:上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就去努力奉行;中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是将信将疑的,不确定道是否存在;下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就哈哈大笑,很是嘲笑。如果不被下等根器的人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为“君子之道费而隐”)。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看不到洁白;最方正的东西,反而看不到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是听不见的;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它的存在。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24、(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出自《中庸》。意思是:在上位的领导者不骄傲的话,下面的人就不会悖逆。

25、(案语):中庸之道是大道、至道。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说:“中庸是最好的德行,但是人们很少能够做到了,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得也。”(孔子说:“天下国家都是可以治理的,官爵俸禄也是可以辞让的,锋利的刀刃也可以踏过,但是中庸之道却不容易做到。”)中庸,如此难以做到,然而,中庸却是可以从很平常的生活日用中开始,这就是本条经典金句要告诉大家的意思。“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比如登高必自卑。”君子之道就是中庸之道,如果要远行,但是也必须从近处开始;比如要登高山,也必须从低处起步。中庸之道,要从基础开始。《中庸》: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诗经》里说:“与妻儿亲近和美的生活,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和谐美好;兄弟之间紧密团结,和气快乐又融洽。这些都会让你的家庭美满,让你的妻儿快乐幸福。”孔子说:“父母也就逞心如意了。”)为什么子思在讲中庸之道的时候要引用这段《诗经》呢?因为中庸之道要从基础开始,治家之道的基础在于与妻儿和兄弟关系的处理。所谓“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君子之道,莫大乎孝,孝之本,莫大乎顺父母。故仁人孝子欲顺亲,必先乎妻儿不失其好,兄弟不失气和。妻儿不好,兄弟不和,哪里还谈得上让父母顺心呢?所以,任何事情都要打下好的基础,中庸之道也是这样,从日常生活开始,从洒扫进退开始,从修身齐家开始。这就是所谓“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比如登高必自卑。”

26、“故君子慎其独也”――由践仁到尽性的个人修养功夫

27、中庸之中起源于“允执阙中”,这里的“中”释为一种政治上的公平。孔子以之为为政的物种美好德行:“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食,泰而不骄,威而不猛。”④如果作为度量来看,则中庸之“中”可理解为中点、中心之意。若以性与道论,则只能将其理解为至善之意,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极致境界,而不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的“乡愿”。

28、(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出自《中庸》。意思是:“中”是天下正确的道理,“庸”是天下的永恒真理。

29、(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出自《中庸》。反:违背。意思是:君子能够顺常理处事,做到中庸,小人的行为却是违反中庸之道。

30、《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庸常”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为“中”,‘发而皆中节’为“和”。其主旨在于修养德性。

31、中庸之道广泛应用和体现在生活和各种学说之中,它在道家学说之中也叫“阴阳平衡”,独阳不生,孤阴不长,要平衡起来,万事万物才能良好的运行。在中医学说之中叫做“五行调和”,你身体内部任何一个地方特别的多或者少,都会出现问题,让身体产生疾病。

32、(君子诚之为贵)出自《中庸》。意思是:君子把诚实看成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33、《礼记》是礼仪之书,礼仪关乎的则是教养。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体现在他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礼记》开篇这九个字,所说的正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的整体状态和表现——待人恭敬有礼,态度端正稳重,言语温和沉静。

34、“与天地参矣”与“唯天下至诚为能也”――《中庸》物与人的整体性思想

35、(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出自《中庸》。述:完成。孝顺就是能很好地继承前人的遗志,很好地完成前人未完成的事业。

36、本博信息有原创,也有的来源于网络收集,只做学习借鉴使用,不做其他用途,如你觉得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点评仅代表个人观点,据此买卖后果自负!

37、(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出自《中庸》。反:违背。意思是:君子能够顺常理处事,做到中庸,小人的行为却是违反中庸之道。

38、(经典金句5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9、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朱熹特将《中庸》重新编订注解,分成三十三章,作成《中庸章句》一书。

40、文头“经典金句”印章为专属印章,有版权,他人请勿使用。

41、其次,要达到理性与感情的平衡。傅雷认为,艺术表达的理性与感性平衡,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感性认识,有个初步印象和大概的认识;第二个层次是理性认识,深入了一步,了解到本质。但这还不是终点,必须要再深入下去,进入第三个层次,傅雷把这个层次称为“爱”或者叫“感情深入”。在这个层次上,艺术家把理性的认识再用心灵去体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原作者的喜怒哀乐融为一体,附着在原作者的神经上,引起了共鸣和反响。

42、(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平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出自《中庸》。好:喜欢。自用:自作聪明。意思是:天性愚蠢的人总喜欢自作聪明,地位低下的人总喜欢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生长在当今的时代却想恢复古代的法令,这样的人会有灾祸降身。

43、(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出自《中庸》。道:方法。意思是:想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假如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

44、孔子认为中庸之中既非“过”,也非“不及”,却不能离开“过”与“不及”而独立存在。如果能将“进取”与“有所不为”两个好的方面有机结合,便能达到既“进取”又能“有所不为”的中庸境界。而墨家的思想观念却与之相反。“欲正权利,恶正权害”、“两而无端”、“正而不可摇”(“欲”之“正”是“利”;“恶”之“正”是“害”)。他们认为一个质有两方面,但在一个过程中的质只有一方面是主要的、相对安定的,因此必须要有所偏。

45、(人之能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出自《中庸》。意思是:别人只用一分气力就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气力去做;别人用十分气力做到的,我就用一千分的气力去做。

46、(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出自《中庸》。意思是:先要施行善政要得到贤臣,要得到贤臣必须先修正自身,要修正自身必须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要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必须以仁义为首。

47、海宁兄为《经典金句》刻印,本印图有版权,他人请勿使用。

48、(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出自《中庸》。意思是:先要施行善政要得到贤臣,要得到贤臣必须先修正自身,要修正自身必须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要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必须以仁义为首。

49、天命之谓性。人在天地之间,天地和人相贯通,相连接。人有人心,有天心,有生命,有性命,你能感受感悟到天地的那个心,称之为性。

50、 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艺术表现。艺术鉴赏贵在通,艺术表现贵在化。

51、何为圣王政治?内核不过就是十六个字:能者居之,以德服之;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52、   所谓“书同文”,即语言文字的统一。吕思勉先生在其《中国民族演进史》里提到,团结的源泉“是要追溯到既往的”,而“惟有本族的语言,最适宜于表示既往;惟有本族的语言,最能使人了解既往。”“书同文”横亘了整部中国史,狭义地说是秦统一六国文字之后的中国史,广义地说是自汉字产生开始的整个有文字可考的中国史,其意义之巨大,怎么说都不为过。文字统不仅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了基本的条件,而且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后,都以宣扬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正统为荣。如西晋灭亡后,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政权以及与宋并存的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都是如此。如果文字不同,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就会变得困难,隔阂在所难免。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书同文”,历代政权都下过大力气,其目的是使汉字成为书写“大一统”文明的载体。

53、“经典金句”印章为专属印章,有版权,他人请勿使用。

54、退休后要牢记这九九口诀表,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心情也越来越愉悦!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55、“修道之谓教”。上天赋给人善良的本性,顺此发展,择善而秉持,在实际生活中修养及印证,将一切蔽障完全除尽,恢复本来的光明正大,这就叫做“教”。

56、《诗经》开篇便是《关雎》,写的是男女之情,充满了真挚和纯粹。真挚和纯粹则正是整部《诗经》最重要和珍贵的东西,无论所写所唱的是何种情愫。所以《论语》中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7、傅雷认为,对终身伴侣的要求,就像对待人生中的一切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没有一样优点不是伴随着不足的,在要求伴侣的时候,还是要想好可以忽略哪些小节,又有哪些本质性的问题是不能让步的。终身伴侣最重要的还是要考察三样,一是本质的善良,二是天性的温厚,三是胸襟的开阔。有了这三样,其他的方面都可以慢慢培养。

58、守得住性,把得住道,做得成教,就是那条天人合一之路。

59、“亲民”通“新民”,意为不断改故向新、自我求新,在修身就是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是“明明德”的方式。人要通过更新自我、刷新成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60、(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出自《中庸》。位:地位。意思是:有崇高品德的人必然能得到与之相应的社会地位,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财富,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名望,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寿命。

61、中国人骨子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情结,国家统和平安宁始终是中国人最深的愿望。这一切的源头,就在《春秋》开篇的六个字里。

62、傅雷认为,当然不应该做吝啬鬼、守财奴,过分无度地追求物质,被金钱奴役,但是艺术家要想保持人格上的独立,只有建立切实的经济保障才有可能。所以,瞧不起金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因为不重视金钱而不会处理,最终吃了金钱的亏,成为物质的奴隶。重视理财,做好计划,总结一套预算决算的方法,这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处理好生活上的细节,都是为了更完美地享受人生。

63、傅雷认为,艺术表现最看重的是“化”。因为化,所以能忘记自我,与艺术作品合与观众或听众合一。

6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性:本性。意思是:上天赋予的秉性,叫做人的本性;人能依照这种本性行事就是顺应天道;能够修炼好天道甚至推广它就叫做教化。

65、(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出自《中庸》。流:随波逐流。矫:刚强。意思是:君子待人和气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刚强的表现啊!

66、傅雷有个学生叫吴尚宗,曾经跟着傅雷学习美术。吴尚宗喜欢画佛教主题的油画,但是他的作品总是得不到认可,在很多美术展览上落选了。傅雷看到他的画,感觉画上的佛像人物既不庄严、也不脱俗,用的色彩也是既不鲜艳、又不含蓄,让人看不清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傅雷就问吴尚宗:“你是不是真的有宗教感情或佛教思想?”吴尚宗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宗教情绪,只是喜欢富丽的色彩,所以画宗教画。”傅雷就批评说,必须是先有宗教的思想和情感,然后想到用相应的色彩去表达,自己都没有强烈的思想感情,怎么可能打动别人呢?也就是说,没有真诚的情感做根基,硬要追求一种高远的境界是不可能办到的。

67、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以及治国之道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

68、傅雷讲劳逸结合,主要强调的是,仅仅依靠音乐来培养音乐是行不通的。在音乐训练之余,要多去公园,多去博物馆、美术馆,通过造型艺术和大自然来放松精神。劳逸合理安排,最重要的是维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融入大自然,经常跳出自己的牢笼,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找到新的感觉和看法,可以启发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同样的,定期欣赏造型艺术,可以调剂自己的状态,也会让音乐表达更丰富、更有生命力。

69、解释《春秋》的“三传”,只有《公羊传》对这句话有解释。就是在这段解释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对中国历史极为重要的概念——“大一统”。

70、“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四书五经”不仅是儒家经典著作,还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地位极高。

71、(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出自《中庸》。事亲:孝敬父母。意思是:所以君子不可以不进行自身修养,想把自身修养好,就必须孝敬父母。

72、==============================

73、“经典金句”印章为专属印章,有版权,他人请勿使用。

74、乾卦文言传说:元,众善之首;亨,美的会合;利,义的体现;贞,做事的根本。元、亨、利、贞,是君子的四德。

75、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76、中庸的“中”字很好解释,居于中间,中和、均衡,而“庸”字一般人理解为平庸,普通,平平常常,其实也不算错,“庸”还有一种说法是“用”,那么合起来就是“中用”、“中和之用”,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凡事不要偏激,不要去走极端。

77、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78、(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出自《中庸》。意思是:在上位的领导者不骄傲的话,下面的人就不会悖逆。

79、(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平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出自《中庸》。好:喜欢。自用:自作聪明。意思是:天性愚蠢的人总喜欢自作聪明,地位低下的人总喜欢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生长在当今的时代却想恢复古代的法令,这样的人会有灾祸降身。

80、   在《论语•子张篇》中,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讲的就是学要广博,志要专注,问要切实,思不虚远。因为,学不广博,就会变得狭隘;志不专注,精神将涣散;问不切实,则泛问空谈而不切实际;思不近取,论证就会失据。程子曰:“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切问近思在己者,则仁在其中矣”,“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这是《论语》里给我们指出来的治学之道的四个方面。

81、(经典金句5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