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生活感悟 > 正文

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38句文案集锦】

2023-05-26 15:49:25 生活感悟

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分活跃在欧、亚战场。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珍珠港事件后,他甚至曾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艇在海上巡逻以监视敌人潜艇的活动。他还曾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

2、海明威先后参与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海明威刚好高中毕业,本想入伍参军,但遭到了父亲的拒绝,最后去了《堪萨斯城星报》当实习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的内战战场,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还曾到中国报道了有关中国的抗日战争。战争与创伤是他记者生涯的主题,也是他写作的主题。

3、 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须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海明威

4、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5、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

6、这部小说凝结、汇聚了年轻的海明威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智、痛苦和他对未来的窥望,是海明威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思考的深度延伸。该书出版后,“迷惘的一代”这一说法立即流传开来,且越传越广,继而演化为一个概念化的文学术语——它既代表着战后年轻一代作家的主要创作倾向,也成为指称这一代人的思想情绪的标记语。

7、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这也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一种追求吧。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消逝。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伟大作家的陨落!

8、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

9、海明威对世界文学的贡献,最大的是语言,可以说,他改变了欧美文学的传统语言习惯和叙述节奏。像电报般简洁,这是世界文学界对海明威作品的公认。

10、海明威与母亲维系着复杂而暴烈的关系。他年轻时的同伴查尔斯 · 楚 ·拉纳姆曾经说,每次提到他的母亲,他都说「那个婊子」(thatbitch),从不用其他称呼。然而,1912年海明威创作并保存下来的第一首诗却是献给母亲的,母亲始终是「海明威内心世界的黒女王」。

11、而几次非洲的狩猎之行把海明威的遒劲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长夜密林,旷原落日,神出鬼没的野兽让海明威的荷尔蒙高涨。他自己好像化为了一头雄狮,坦然自若地走在非洲这片旷野的土地上。

12、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具有极强自传色彩,是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的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小说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13、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1岁。

14、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15、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城公布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海明威

16、人和书是讲究缘分的,我们总是在错过好书,需要有人来牵线搭桥,这才是书展的价值所在吧!

17、《纽约时报书评》评价,《看不见的城市》像一种记忆,《马可瓦尔多》则传达出生活的那种感官上的、可触碰的质感。

18、然而不止如此,西班牙最著名的斗牛士贝尔蒙德听到海明威自尽的消息后,也慨然赴死。

19、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的一部中篇小说,是对一个将死之人面对死亡时的精彩描述。后被改编成电影。

20、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海明威

21、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22、如一千年前文人雅士鱼贯而入的盛唐长安,那时的巴黎同样让人心驰神往。

23、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24、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用他的话说:「只是为了找到最正确的词。」

25、 我同情所有不想上床睡觉的人。同情所有夜里要有亮光的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26、而道尽“硬汉式”英雄情节的同时,许多作品也充分证明海明威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深刻洞察力、精准表现力和广博的同情心。他的文字跨越时间,与不同时代的读者共振与回响。

27、海明的艺术世界,也是他的心灵世界。在《老人与海》中,那个叫圣地亚哥的老人,打上了一条比船还长的马林鱼,结果是得而复失,被鲨鱼吃得只剩下骨架和头了。

28、《降临》原著小说作者,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小说集。从《巴比伦塔》开始,出道30年,特德·姜用17个短篇,四获雨果奖,四获星云奖,三获日本科幻大奖。科技与人文,哲理与情感,都凝结其中。新作《呼吸》甫一出版,即横扫各大榜单:《纽约时报》2019年度十佳,《时代》周刊年度必读,新浪好书榜,界面文化年度推荐,单读文学奖年度好书提名……在最新出炉的豆瓣年度阅读榜单上,《呼吸》更是一举摘得年度高分好书第1名、豆瓣书店最受欢迎图书第1名等项荣誉。

29、出版时间:2018年4月-2019年10月

30、《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流传度最广的长篇小说之一。以美国志愿者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可以看做海明威的“二战回忆录”,大部分情节来自海明威的真实体验,并以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31、 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是——不快乐的童年。——海明威

32、活动伊始的暖场视频,生动展现了社会历史学院近年来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在师范教育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正式开始后由黄建兴教授致开场词,对我校办学特色与学科建设进行了介绍,并对我院多年来持续深耕,不断探索、积极鼓励历史教育教学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33、“二战”后,他于1950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渡河入林》,评论界反映很差,认为他宝刀已老。然而他于1952年出版的《老人与海》又获得了好评,并于第三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表明他不仅是位勇敢的战士,而且是位卓有成就的文学者。海明威在发表《老人与海》并得到殊荣以后,精神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34、在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的结尾,作者就用不厌其烦地重复“那就请你,请你,求你,求你,求求你,求求你,千万求求你”,形象表达了姑娘的心烦意乱,并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35、  西班牙内战爆发,他以记者身份奔赴前线,目睹了西班牙内战中的生生死死,使他再次受到创伤,悲哀和死亡再次笼罩了他的心灵。他乘飞机时曾经遭遇飞机坠毁(但幸免于难)。海明威屡遭劫难,虽然总大难不死,但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传奇般的经历,独特而又复杂的遭遇,强化了海明威对生命的理解,后来的沉重病痛丰富了他对死亡的想象,使他对死亡有着神经质的敏感和宗教式的神秘感。

36、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现代文学巨匠。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小说作家之中,他的作品常常被人们和与他同时代的福克纳和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相提并论。海明威的四大小说,《太阳照常升起》(1926年),《永别了,武器》(1929),《丧钟为谁而鸣》(1940)和《老人与海》(1952年),加上他出色的短篇小说故事,对现代小说的贡献远远超过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可以和福克纳相比肩。

37、②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指出海明威的性格:“海明威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强加于我们,以便塑造出一种硬汉的形象……当他在梦幻中向往胜利时,那就必定会出现完全的胜利、伟大的战斗和圆满的结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