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巴门尼德名言【38句文案集锦】

2023-06-19 12:55:48 句子大全

巴门尼德名言

1、黑格尔认为,在中世纪,真正的哲学是从爱留根纳开始的。

2、任何人的思考,都是对别人的想法做思考,思想最深沉的人,总是从别人的想法中采撷适合自己的东西,然后使之脱胎换骨。

3、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念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

4、厦大教授王诺宣布退出学界及公开信:对学术体制已经完全绝望(附厦大官方最新回应)

5、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跟西方哲学史上的巴门尼德的地位差不多,巴门尼德运用理性的抽象创建了以“存在”为本体的形而上学,老子也以其深刻的理论思维能力从八卦、五行、二气中抽绎出一个形而上的本体,创立了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使哲学真正从原始宗教的迷雾中解放出来,又摆脱了以具体物质形态为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

6、真正的科学家应当是个幻想家,谁不是幻想家,谁就只能把自己称为实践家。

7、这句话完整的说法是“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8、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万物皆变,此河流已经不是彼河流了。不错,一切都在变化,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回到过去,与其对着逝去的河流空自悲切,还不如珍惜现在,把握现在。

9、“我思”也把人与上帝区别开来。“我思故我是”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威力,就是因为这个命题和中世纪形而上学的基本信条“我是我所是”的根本对立。比较这两个命题,可以看成它们句式相近,但意义截然不同。“我是我所是”的意思是,“我”(上帝)不需要任何根据;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不能从上帝自身来认识上帝;而“我思故我是”的意思却是,“我”(个人)以“我思”为根据,“我思”不但使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并且能为上帝的存在提供依据。正是由于这两个命题的明显反差,笛卡尔的“我思故我是”产生了修辞上的效应,成为与经院哲学划清了界限的新哲学的第一原则。

10、这是最近兴起的一种主张,不但希腊哲学中的Being的意义为“是”,全部西方哲学,甚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Being的意义也为“是”。按照这种“从古到今,一‘是’到底”的理解,“本体论”应被译为“是论”,恩格斯所说的哲学基本问题应是“思与是的关系问题”。甚至海德格尔所说的Sein也为“是”,OntologischeDifferenz为“是论的区分,这是关于“是”与“是者”(Seiendes)的区分。

11、人有没有学问,就像麦穗一样;如果它们是空的,它们就傲岸挺立,昂首睨视;但当它们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它们便谦逊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

12、安瑟伦是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之被称为“最后一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

1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14、老子深深琢磨透了谦卦,从而阐发了许多深刻的宇宙人生哲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五十一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九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四章)“知足之足长足矣。”(四十六章)“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六十三章)“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三十四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至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六十一章)“知止可以不殆。”(三十二章)  

15、实际上,巴克莱并没有否定感觉以外的事物的真实存在。他明确地说,他和大家一样承认在个人的心灵以外,有山水河海和动植物,以及其他人的存在,只不过它们不是独立于任何心灵的物质存在,而是精神实体上帝的创造物;我们对它们性质的知觉也是上帝铭刻在我们心灵上的印记。他的感觉主义和精神实在论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16、这完全不是冥冥中有什么天才对我的突然启示,而是我的思考对我的启示。

17、与安瑟伦同时代的高尼罗就是这样反驳的。他说,他们可以想像一个最完美的海岛,难道这个海岛必定存在吗?安瑟伦辩解说,不可比之更完满的所有者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东西,我们可以想像一个海岛集中了所有海岛最美好的性质,但不能设想它具有一切事物的完满性。安瑟伦的答辩是有效的,因为证明中的being是“所有者”,而不是具体的“事物”(thing)或“东西”(something)。

18、这个世界对思考的人而言是喜剧,对感觉的人而言是悲剧。

19、马克思主义哲学中Being的意义暂且不论,海德格尔始终从“存在”(Existenz)入手来分析Sein的意义,他再三说明了Sein的首要的、基本的意义是存在的道理。并且,海德格尔明确地反对把Sein的意义归结为系词“是”。他认为,人们在使用逻辑判断之前已经对存在的意义有了在先的理解。他说:“对‘是’(ist)的解释,不管它在语言中被表达的自身意思,还是词最终指示的意思,都导致我们了解到属于存在性分析的问题的语境”。又说:“对于浮浅的命题与判断理论所曲解的作为系词的‘是’,我们要规定它的存在论的(Ontologische)意义。”

20、他提出了证明上帝存在的五种形式,这五种形式被简称为通向上帝的“五路”。

21、不贵能学,贵于学而能舍;舍之乃所以为学也。

22、德谟克利特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3、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24、为了确立“日心说”这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科学理论,哥白尼几乎耗尽了自己后半生的精力,在其生命的弥留之际终于使《天体运行论》一书公之于世……。

25、 “我思”也把人与上帝区别开来。“我思故我是”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威力,就是因为这个命题和中世纪形而上学的基本信条“我是我所是”的根本对立。比较这两个命题,可以看成它们句式相近,但意义截然不同。“我是我所是”的意思是,“我”(上帝)不需要任何根据;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不能从上帝自身来认识上帝;而“我思故我是”的意思却是,“我”(个人)以“我思”为根据,“我思”不但使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并且能为上帝的存在提供依据。

26、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永不停息燃烧着的火焰。由此,他得出了“万物皆流,无物常住”的结论。河水川流不息,当人们第二次原地踏入这条河时,碰到的水流已不是原来的水流了。比如,你爬山的时候,通往山顶的路和下山的路也已不是同一条路了,因为万事万物大到宇宙小到原子都在瞬间即逝地变化着。这条路上肯定有树叶落下了或者地上的树叶改变了位置,泥土中间和表面蚯蚓、虫子、细菌正在穿梭,而泥土自身的一部分也在腐烂,一部分正在化为石头,只不过人类的肉眼无法明察罢了。

27、看来,这位科学伟人的一生,是在科学和宗教两大思想体系中度过的。无论如何,一种超然于智能生命的自然力,是可以被普遍感受到的。宗教把这种自然力的来源,归结于神;而科学,对此尚没有完美的回答。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会存在那些我们用科学根本无法解释的事情和现象。对于这些,我们除了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以外,还能做什么呢?

28、   巴门尼德认为,能够被思维的与能够存在的皆是同一回事,譬如巴门尼德便说:“那么现在存在的又怎么能够在将来存在呢?或者说,它怎么能够得以存在呢?如果它是过去存在的,现在就不存在;如果它将来是存在的,那么现在也不存在。因此也就消灭了变,也就听不到所谓什么过渡了。”因此,能够被思维的事物和思想中存在的目标则是同一的,有什么思想在思维的过程中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的物的吗?显然,因为你不能够证明你思维时思想中不存在“物”,所以你的思想和语言都需要依托他们本是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或者物体。也因此,可以被思维的或者被说到的,在所有的时间之内都存在,所以也就不可能拥有变化,变化总是包含事物的产生和消灭的。

29、       从毕达哥拉斯那里,柏拉图吸收了奥尔弗斯主义的成分,即宗教的倾向,灵魂不朽的信仰,出世的精神,僧侣的情调以及他那洞穴的比喻中所包含的一切思想,还有他对数学的尊重以及他那理智与神秘主义的密切交织。

30、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31、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32、中国人较早接触的西方哲学是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他们发现康德、黑格尔关于Sein的论述与中国传统哲学所说的“本体”和“有”甚为契合,于是把Being理解为“有”。马克思主义成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之后,中国人又采用了恩格斯关于Sein的意义的翻译。后来海德格尔和存在主义成为显学,他们关于Being的理解进一步支持了“存在”的译法。最近,一些学者从希腊哲学的文本出发,指出Being的哲学含义是从“是”动词的意义引申而来的,因此应以“是”取代“存在”的译法。 

33、现在人们习惯把笛卡尔的第一原则说成是“我思故我在”,这容易产生解,以为笛卡尔通过“我思”肯定我的存在。实际上,笛卡尔的问题不是:我有什么样的存在,而是:我有什么样的本质。“我思”不是人的存在,而是人的本质。按照笛卡尔主义,人的存在是灵魂和身体的结合,人的身体和其他事物一样,都以“广延”(参考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史中在谈及其以及更早时关于“空间”的叙述)为本质,只有“我思”才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本质。

34、“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叔本华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

35、凡是你不知道的事,都应向人请教。虽然这会有失身份,学问却会日渐加深。

36、老子是在精通阴阳学说的基础上而重阴用阴的,并不是只强调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二十八章)老子发挥了《易经》中的阴性卦,如坤、谦、无妄、损、颐、明夷、遁、巽、观、艮、节、复、随等卦,把用阴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37、在西方哲学史上,Being有各种不同的意义,任何固定的意义都被颠覆,被颠覆的意义又被更正和修改。Being的意义的每一次变动都伴随着形而上学体系的新旧交替。由于Being的意义的复杂性,西方哲学界多次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其中也包括如何用现代西方翻译希腊哲学中与einai相关的术语的问题,但至今也没有一致的意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