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司马昭之心下一句【46句文案集锦】

2023-06-19 13:01:11 句子大全

司马昭之心下一句

1、这其实也应是曹髦所预想的结果之否则他不会说“况不必死邪”。也就是说,曹髦喊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随即亲自讨伐,是在用帝王最后的尊严,对冲司马昭的权威,把局面彻底搞乱——乱了,他才能有机会!根本就不是无脑送死或鲁莽行事。(司马昭之心下一句)。

2、在司马昭这九次拒绝中,他事也办了,名声也落下了,且还趁机更一步,削弱了皇帝的权威。两年时间,司马昭几乎就要全面完成布局了。如今无论曹髦身边,还是曹魏国土上,都是司马昭的亲信人马!

3、有官员拦住曹髦,上奏说天降大雨,出师不利,请皇帝收回成命。曹髦一把将他推开。

4、高平陵之变后,整个曹魏政权已经被司马氏架空了,但司马懿是个成熟的政治家,时机不到他不会轻举妄动,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他虽然掌控力曹魏政权,但始终没有废曹自立。

5、雨点由疏转密,天空一片灰暗,间或有雷霆闪电。

6、这首诗很快就传到司马昭耳中,司马昭勃然大怒,身带佩剑上金殿兴师问罪。曹髦忍无可忍,于公元260年(甘露五年)五月初六夜,命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并召见王经、王沈、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其辱,今天我要带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

7、司马昭摇了摇头说:“我也很佩服王经是个正直的人,无奈却不忠于我,只好把他杀掉了。”

8、历史在这一天的最大落笔不是洛阳城的这场暴雨,而是发生在皇宫中的一场政治风雨。与宫外噼里啪啦的雨声相呼应,皇宫中也是一片鼓噪,人呼马嘶,兵器相交。原来是魏帝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决定出宫亲手杀掉权臣司马昭。曹髦带着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宫廷侍官下了陵云台,穿上铠甲,挑了兵仗,集合宫中士兵,要出讨司马昭。

9、司马懿的反叛之心,从他跟着曹操干革命时就有了,而曹操是个厉害角色,知道司马懿用狼顾之相,所以临终前叮嘱过曹丕,要他小心司马懿有不臣之心。

10、典故: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其d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11、那时候,司马昭正准备出兵伐蜀,心腹贾充屁颠屁颠地跑来对他说:“我说老大,您别伐蜀了,皇上开始怀疑您了,他写了一首诗,把您比作泥鳅、黄鳝,说您欺负他。您要是离朝,他肯定会下您的烂药,对您不利。”

12、而这句话的典故是这么来的: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孩子,司马懿在曹丕死后其实就掌管了朝中大权了。

13、司马昭显然比当年的曹丕玩得更深——前已有曹丕故事,今若尾随,那不就等于向天下人宣告,司马家要篡权吗?话,不能这么说,事,却必须要如此办!

14、结果成济过去就一矛刺死了曹髦,随后司马昭听闻消息后,立刻就吓瘫了!因为这种在光天化日之下,杀皇上的事太骇人听闻,司马昭根本承担不起这罪名和恶名。

15、贾充站在最后,眼看拦不住了,于是呵斥诸将:“司马公平时养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啊!”

16、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闻讯赶到。曹髦见三人到来,不等他们开口,大声诉起苦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忍受不了他的羞辱了,不能坐等被他废黜。就让我们君臣在今天解决此事。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17、这还得了!司马昭“闻之大怒”,立马佩剑上殿。哟呵,来者不善嘛。曹髦见了司马昭那样子,心下明白,但他并不害怕,不卑不亢地起身迎之。

18、这句话的大意是:野心非常明显,所有人都知道。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基本意思大家都知道,语境一般也不会用错。但是,这句话从何而来?为什么用司马昭之心指代野心?关于这些,未必所有人都清楚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9、傀儡皇帝历来被人瞧不起,这位傀儡皇帝却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他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竟获如此“待遇”?

20、司马家一边的军队慌乱躲避,形势开始不利于司马昭了。

21、太子舍人成济,听了这话,立刻心里有了底,举起手中长矛,直接刺向曹髦,戈刃从背上穿出。皇帝曹髦,就这样被戳死了。

22、曹髦的行为完全就是自杀行为,而不是刺杀司马昭,他从第一步就走错了,当曹髦想行动时,他居然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王沈、王经与王业三个人,这三个人当中就有两个人不可靠,直接报告了司马昭,只有王经忠于曹髦,这一步就走错了,就算有这个可能,曹髦也是会失败的,事情被泄露怎么可能成功。

23、有一天,萧昭文很想吃蒸鱼,就派人通知掌管宫廷膳食、酒果的太官令。被派去的人倒是麻溜地去了,谁知等了半天蒸鱼也没来。萧昭文心想,朕好歹是皇帝啊,说话不至于如此没用吧?又派人去催,还是没来。这下他急了,亲自跑到御膳房,发现御膳房根本就没做这道菜!我说太官令啊,这是怎么回事,朕想吃蒸鱼,为什么不做?太史令说,报告皇上,不是不做,没得到那位大人的指示,咱们不敢做啊,否则脑袋就会搬家。

24、释义:成语,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25、话说六月的一天晚上,司马懿做了个恶梦:被他杀掉的王凌,还有早已去世的贾逵等曹魏忠臣,齐齐指着司马懿的鼻子喝骂,仿佛随时扑上来要咬他一口,司马懿被吓醒了,是一身的冷汗!

26、曹髦怒视着司马昭,意思很明显:老子几个意思,还用得着问吗?

27、当时有个叫王经的尚书,是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王经出身平民,因为聪明好学,才学出众而得到同乡崔林的赏识,被提拔任官。先后历任江夏太守、雍州刺史、司隶校尉、尚书等职务。

28、虽然只是短短九个字,但出自一个非自然死亡的皇帝之口,而且言简意赅,落地生根,朗朗上口。比“钻石恒久远,一颗就破产”都让人回味无穷。

29、司马昭知道,太后诏书这等官方通告远远不够,没几人信的。想要降低舆论影响,还得依靠民间的意见领袖、著名公知。

30、分明是“逼”曹髦表态,曹髦却紧闭嘴唇,一声不吭。

31、魏帝曹髦看到自己的毫无权力,感觉到非常愤忿,于是召集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道:司马昭的野心,就连路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坐视被废除的耻辱,今天我应该与你们一出去讨伐司马昭。

32、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军王您力量软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33、司马懿掌权不到两年便病逝而去,其子司马师执掌了魏国大权,曹芳非常憎恨司马师的横行霸道,知道司马师有篡位之心,就想夺回军权,铲除祸乱。曹芳集合亲信商讨对策,还没有来得及发动,司马师要挟太后,废除了曹芳,改立曹髦为帝。周边将士听到此事,纷纷发动暴动,一起讨伐司马师,但是势单力薄均被打败。司马师在前线战乱中受伤,大将军印一直紧握手中,等到司马昭赶到军中,司马师已经奄奄一息,只说出一定要守住将军印便吐血身亡。

34、曹髦听到如此冷酷的现实分析,胸中怒火熊熊燃烧。他掏出怀中的板令狠狠地掷在地上,厉声说:“我意已决。即使事败身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更何况不一定死呢!”

35、王经吓坏了,连忙劝阻。但曹髦却随后道:“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

36、此事立刻成了新闻头条,街头巷尾的吃瓜群众大胆而小声的讨论起来。虽然官方张贴太后诏书,舆论仍然鼎沸。

37、但是后来司马懿也死了后,辅佐曹髦的便成了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在曹髦13岁的时候,司马师也死了。

38、许多人相信,萧昭文是被萧鸾毒死的。这样也好,至少,他再也用不着天天蹲“监狱”了。

39、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置晋国,司马昭九次推辞不受。

40、那么曹髦判断的对吗?当然对!虽曹髦只带着宫中的仆从等“乌合之众”,但路上却没有一人,哪怕是司马伷率领的正规军,一见曹髦便都吓得退走,没人敢拦,任凭曹髦直扑司马昭府。

41、其实就算没人告密,曹髦也不可能成功,经过十几年的篡位,司马家已经牢牢控制了朝政,整个朝廷之上,所有的政权和兵权都是司马昭控制的,皇宫之中曹髦身边的卫士、太监、宫女几乎都是司马昭派来的,曹髦根本毫无反抗之力。

42、司马昭是三国时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公元254年,司马昭的兄长司马师废掉了魏帝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过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临终前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因此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

43、公元258年,平叛了诸葛诞后,曹髦眼见司马昭权势熏天,不得已要加封他为晋公,设晋国,九次下旨,司马昭却九次拒绝。

44、终于,时机成熟了,萧鸾连伪善也不要了,以不称职为由,“应该让位于我萧鸾”,以皇太后的名义,称萧昭文“嗣主幼冲,庶政多昧,且早婴尪疾,弗克负荷,所以宗正内侮,戚藩外叛,觇天视地,人各有心。虽三祖之德在民,而七庙之危行及。自非树以长君,镇以渊器,未允天人之望,宁息奸宄之谋”,废了萧昭文,封为海陵王。一个月后,萧鸾“称王有疾,数遣御师占视,乃殒之”(《南齐书·海陵王本纪》)——你海陵王有病,我派人去看你吧。看了几次,就把萧昭文看死了。萧昭文死时,年仅十五岁。

45、司马师换皇帝,很快就引发了“汝南三叛”中的第二叛,毌丘俭、文钦起兵,司马师不顾患有眼疾,带兵平叛,却被文钦之子文鸳劫营时,吓的眼珠子掉出了眼眶,虽最终平叛了毌丘俭、文钦,却也一病不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