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中医经典名言名句【84句文案集锦】

2023-06-20 13:34:39 句子大全

中医经典名言名句

1、解读:中医理论素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保养得当,不仅身体健康,还可免遭服药之苦。

2、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医经典名言名句)。

3、脾属土,土为万物之母,脾像土,化生万物一样滋养全身百骸,故称“脾为百骸之母”。脾失健运则机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全身营养障碍,肌肉消减,四肢不用。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为先天之本,肾之阴阳为脏腑阴阳之根本,故称“肾为性命之根”,肾虚则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本句阐述分属三焦的肺、脾、肾的重要性。(中医经典名言名句)。

4、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急千金要方》)

5、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6、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7、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

8、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

9、一尺之竿,日截其半,无法穷尽。一分为又有阴阳即对立又统一之意。

10、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11、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12、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14、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15、老迟为性慢,无病为心宽。红杏难禁雨,青松耐岁寒。乌龟之长寿,松柏之延年,因生长得慢,凋谢得慢。故而,死亡得也慢。

16、足太阴痰厥头疼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17、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18、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

19、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20、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21、脏腑胃肠,常令宽舒。其气流行,其血畅通。各种器官,功能平衡。身健神安,百病不生。恣纵口服,煎炸烤烹。香甜肥腻,悦人口食。食之过多,不利肠胃,积累必塞,塞则生玻。

22、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23、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休耗气,精遗不涩泄,能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张介宾《类经·论治类引王应震语》

24、静与怒属情志表现,反映了病者阴阳盛衰的病理情况。一般喜卧安静者,或为阳虚,或为阴盛,也有阴阳两虚所致的。躁动易怒者,固然与阳盛有关,但属阴盛格阳、虚阳外浮所致者也不乏其例。临床当洞察细微,不可掉以轻心。0脏实则声洪,脏虚则声怯。-----《明。张介宾》注释: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反映了体内脏腑精气的盛衰。就生理而言,脏腑精气充实,其人发声高亢洪亮,脏腑精气虚弱,其人声音就低微怯弱。就疾病而言,语声的强弱还与邪气的盛衰有关,邪气亢盛而脏腑正气未虚的实证、热证,病人语声就宏大、响亮,并有多言躁动的表现,若邪气已衰,正气亦虚的虚证、寒症,则病人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0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痰为重,主治在脾。---明.王纶注释:咳嗽之病,一般皆有咳有痰,然而咳和痰的出现常有先后之别,临床每可以此作为辩证依据之一。若先咳而后觉有痰者,多因外邪袭肺,肺气壅滞,气道不利而咳作,由于肺失清肃之令,无以宣发有脾上输于肺之精气津液,使之滞留于肺,化而为痰。

25、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

26、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27、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篇》

28、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29、言简意赅地解释了事物内部存在的既相互对立、相互矛盾,又协调和谐的结构关系。

30、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31、10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32、受病有浅深,使药有重轻。度其浅深,分毫不可差;明其轻重,锱铢不可偏。浅深轻重之间,医者之精粗,病者之性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得失之间,死生性命之所系,医之道不得不为之难也——宋·史堪《史载之方》

33、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34、解读:想多了就会消耗过多的心神,念头多了就会心志发散而不聚焦,欲望多了就会干扰清醒得运用智慧,事情多了就会感到身体疲劳。

35、  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3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备急千金要方》)

37、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38、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中医格言警句(最新篇)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唐.孙思逊,见《旧唐书.本传》

39、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40、因:风为行痹,风性善行。寒为痛痹,寒主收引。湿为着痹,湿本重滞。三气致痹之原。证:其合而为痹也。冬遇为骨痹,春为筋痹,夏为脉痹,长夏为肌痹,秋为皮痹,久而不去,内舍五脏之合,待舍其合,难治矣。一一《脉因证治》

4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42、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43、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44、 温热 寒凉

45、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

46、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47、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48、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金匮要略》

49、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

50、解读:上古时代的人,是知晓养生大道的,能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则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

51、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有动有静,动静相济,一张一松,预防百病;动后血通,血通气行,气行神爽,祛病健康;静后而定,定后而安,安后神怡,无病健体。

52、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53、保健四个里程碑:最反璞归真的环境;最适量有养的运动;最合理营养的膳食;最与世无争的心情。

54、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55、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56、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

57、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5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59、运动能代替药物,药物不能代替运动。运动血脉畅通,增强器官功能,生理功能平衡,防治一切疾玻

60、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61、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宋·崔袁彦《脉诀》

62、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63、10阴虚者能发热,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阳虚者能发热,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

64、 药

65、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66、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

67、多食苦,苦从火化,火盛则灼伤肺阴,阴液枯涸,不能闰养皮毛,故皮肤枯槁,毫毛脱落。辛味入肺而属金,肝属木主筋,爪为筋之余。金能克木,辛性升散,多食辛,则升散太过而耗伤肝血阴液,筋爪失其濡养,故筋拘急而爪甲枯槁不润。注---泣应训为“冱”音hu,凝结之意。

68、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69、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70、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7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72、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

73、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74、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75、治黄先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必活血,血活黄易却;治黄须化痰,痰化黄易散。——关幼波

76、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77、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

78、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79、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

80、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81、  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82、阴精和阳气可以互相转化,由精血津液转化为气,要依靠阳的气化作用,由气转化为精血津液,离不开阴的成形作用。故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人体生理活动过程中的物质代谢,都概括于阳化气,阴成形的规律之中。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黄帝内经》注释:此为阴阳理论在中医临床诊断上的应用。病邪由阳分入于阴分,阳气歛藏,故病者多安静。病邪由阴分出于阳分,阴不守内,阴阳相争,故病者多躁动而怒。

83、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