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66句文案集锦】
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
1、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矫正涵养之路。
2、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地作出了坚定的回答:“读书当然是为了做大官啊!”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12岁的小阳明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3、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4、宁王之乱又称宁王叛乱,是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仅过四十三天,最后由赣南巡抚王阳明先生平定。这是阳明先生“三不朽”(立德、立言和立功)之“立功”中做大的一个功绩。(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
5、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
6、心即理,是说,每个人,不论是善人,还是恶人,本性其实是是善良的,内心只有天道至理。
7、如果用我们平常定义各种概念的方法来定义“良知”,还真难说得清楚。王阳明的方法是,随时随地捡现在的例子给弟子们讲解。
8、这是何等方便,何等及时!这就像带了一只罗盘,可以随时校正自己的方向。只要坚持修炼,自然就距离成贤成圣而不远。
9、「觉悟大智慧」发布最优秀的智慧咨讯。明道,超凡,入圣,是千万精英阅读的“释,道,儒”国学智慧微杂志媒体,传递“灵性健康,财富增长,美丽和谐,时尚艺术,贵族传世”的大智慧。
10、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11、回复“识人”,阅读《鬼谷子识人三十六计,深藏处事哲理,看破一个人的本质》
12、心体本空就像圣人和天地一般无有思虑和欲望,当人有了善恶之分的时候,说明人的主观意识有了活动,也就是所谓的意动(意识活动,也就是凡人的状态)。
13、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4、据说王阳明在他母亲肚子里呆了14个月,后来是他奶奶梦见神人云端送子送来了王阳明。所以,他爷爷王伦(字天叙,因喜好竹子,号竹轩先生)给王阳明起名叫“王云”,寓意云端送子。五岁之前,小阳明不会讲话,急坏了王家上下,后来经过一位神僧提醒:为人要低调,天机不可泄露,他爷爷王天叙赶紧把“王云”改为“王守仁”,果然,一改就灵,小阳明开口说话了,而且许多听来的书籍内容全部烂熟在胸,开口便之乎者也。
15、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16、出自《传习录》。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
17、“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雨露雷阴霾噎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之障?人心本体亦复如是。”
18、心外无物,不是说“物”依赖人的“心”而存在,而是说,当我们说一个“物”时,我们以为我们说的这个“物”就是那个客观存在的“物”,阳明先生说,我们说的这个“物”不是那个客观的那个“物”,而是我们心里(或头脑里)的那个“物的图像”,既然是我们头脑里的图像,所以这些图像就不一定一样,那就极有可能是“自说自话”,各人说各人脑海里的、关于那个“物”的图像,有些像“盲人摸象”一样。就像作为不同的管理者在评价同一个下级时,可能就有不同看法的,你认为他不错,我认为他不好,而且各有各的角度和事例证明,当我们在评价同一个人时,我们以为我们是在说一个的客观的对象,但实际上,我们是在说各自头脑里的、关于那个人的“印象”,你头脑里“印象”与我头脑里的额“印象”一定是不同的。
19、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0、比皇帝还“富有”的人,比胡雪岩结局好的中国红顶商人葡萄酒之父——张弼士。
21、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22、人在社会上应该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良知之人善意可做,恶意不能做,这就是有良知良心之人。站在伦理道德立场上,论没有良知之人,就是指没有良心之人。
23、感悟: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道善恶,并能从善如流、嫉恶如仇。这就是大道至简。可说起来容易简单,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24、阳明先生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著扈,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著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
25、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弟子于中乃笑受。
26、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27、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28、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29、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30、关于做人的经验,及对金钱的反思。胡雪岩“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
31、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32、出自《答罗整庵少宰书》。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王阳明格竹苦思圣人之道的失败,而格竹之法即圣人朱熹所传。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33、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34、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3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也叫“四句教”,是阳明先生哲学的核心思想。
36、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37、《周易》中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大地厚重,故能载万物;宽厚包容,所以能德合无疆。无疆,就是没有边界。
38、《周易》强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良与厚德、厚道的内涵基本相同。
39、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40、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
41、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2、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43、如果你的良知告诉你说,这句话是错的,哪怕这是孔子所言,也不能将就。阳明先生的良知说,真是石破天惊。
44、(译文)繁华过眼仅有三更那么短,名利牵人也仅有一根线那么长。
45、“知行合一”四字,就是王阳明思想的精髓所在。
46、 心之本体就是太虚,“太虚”其实就是道家和佛家所说的“无中生有”的“无”。太虚并非我们个人私有,却又构成我们每个人在宇宙中存在的基础,所以,心之本体也就是天地之心,生生不息。
47、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48、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三不朽”的伟大人物,他的思想智慧影响了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梁启超等伟大人物,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重大影响,钱穆、张岱年、余秋雨等现当代学者对其也是推崇备至。
49、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50、交朋友只要看看这四个细节,就知道对方到底靠不靠谱?
51、一般书里不会太重视王阳明的这段经历,认为只是为治病而修炼的一段过程。我曾经在2015年11月和2017年4月,先后两次去过位于会嵇山余脉宛委山腰的“阳明洞天”,努力感受这种独特的环境(我在这里暂且把“环境”归为“行”)对“知”的作用。
52、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53、心学,吸取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54、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55、无论你财富多少地位多高,人生到最后,拼的都是人品!(深度好文)
56、“知行合一”何解?有人说,知行合一就是要把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与王阳明先生所要表达的思想差距甚大!
57、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58、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59、王阳明弟子:据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列名记载,就有六十七人之多。这些“王门弟子”,继承王阳明的讲学传统,亦到处办书院,传播王学。
60、天泉证道的典故中,后人谈论的焦点是“四句教”,相关论文不下200篇,作为企业家,诸位不必“穷经皓首”,也没必要悬梁刺股,能理解阳明先生的“初心”就足够了。我在这里传授给诸位一个粗浅但快捷的记忆方法:
61、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62、(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63、“四句教”也是每个学者求良知的过程,良知者行动的方式方法,不管是什么朝代,都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鉴于当今社会,就是提倡分清善恶,扬善惩恶。做有道德,懂伦理道德之人。
64、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65、回复“风水”,阅读《比风水厉害一万倍的九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