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梭罗是个什么样的人【69句文案集锦】

2023-06-02 14:20:17 句子大全

梭罗是个什么样的人

1、 为什么一桶水很快就会变臭,而冻成冰以后就会永远保持新鲜呢?人们常说,这就是感情和理智之间的不同。

2、(智慧人生)停止批评,学会赞美(你的所说,也许真的没有人在意)

3、梭罗性格中最吸引我们的可能就是那种与我们的性格最不同的东西,就是他整个人的独特性。他也许比别人更多地逃脱了概括,逃脱了归类。梭罗生活得有时像个隐士,他可能时常觉得那山、那水比那人更与他相投,山川草木均是他的密友,甚至他的一个朋友也说他∶"我爱亨利,但无法喜欢他,我决不会想到挽着他的手臂,正如我决不会想去挽着一棵榆树的枝子一样。"  真的,他生活得像一棵树--我们可以从树的全部意义上去理解这句话∶它的伞样的形状,它不断迸发的枝条、它的蓬勃向上、它的扎进土壤深处的根须和承受阳光雨露的绿叶,尤其是它的独立支持和独立性,对于梭罗,我们可以像惠特曼一样说∶(梭罗是个什么样的人)。

4、“植物一跃而起,花朵怒放,和风吹拂……”春天来了。梭罗说,阳光如此温暖,坏人也会回头。

5、教师的生活没有中断梭罗的探寻。和他一起在同一所学校任教的哥哥约翰,也是梭罗探索自然的伙伴。1839年,22岁的梭罗和24岁的约翰驾着他们自己造的船,在八月的夏季,沿着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做了一次淋漓尽致的航行。

6、可以说,梭罗的一生就是在雕琢自我,在进行个体教育,其教育手段是,读书,旅行,看风景,在大自然中沉思。

7、从百叶窗缝间涌入的光线,在百叶窗被完全去掉以后就不再被人记起来。

8、越过第一章的门槛后,后面的风景绵延不绝,太多美好的场面令人反复流连。可爱的,耐心的,细致的,好奇的,博学的……梭罗妙笔生花;文采斐然的背后,是饱含深情的梭罗。

9、现在的工作是我能想到的工作里我唯一愿意去做的事,虽然它还是占用了我太多时间,我宁愿花那么多时间去看书。也许几年以后我便把工作变为兼职,我不生儿育女,也不参与休闲娱乐活动,一半的工资就足够日常开销了,换而言之,我用钱买到了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10、他把对大地、天空、动物、植物的敏锐的感受性发展到惊人的地步。在他二十岁开始写的数十卷日记中,他写种子,写野果,写四季,写某种植物、动物,写某个早晨、某个月光下的夜晚,这些后来都被分别辑录成一本本书。他的这些写作不是科学的或博物学的,不是追求知识的。或者说,他对自然的观察是不带任务的,他重视的是对景物的那种微妙含情的感受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11、“否则,你会读不下去。”一句大实话。因为这是一本智慧的书,灵气逼人,需要全神贯注,就像梭罗的一生,专注于自己所追求的生活。阅读的书籍,交往的朋友,手头的工作,外出的旅行,以及各种生活细节都围绕一个主题:追求自然之光,发现生活之美。

12、这是她的心声,独身与否我们谁都作不了评论,但我羡慕她过得如此自我,明白自己的所需,为自己活而不是随波逐流。

13、多年来的若即若离,到如今的如影随形,都找不到具体的理由。对这本书重新产生兴趣,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最近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中年人迷茫于生活目标,不知道算不算正常?梭罗可是大学一毕业就尝试自己想要的生活。

14、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插不上话。可是,谁又规定了我们必须按照作者设计的路径走下去呢?不必探究“为什么”。

15、亲爱的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似乎总是要赶到那里去,甚至连休假,游玩的时候也是急急忙忙地跑完地图上标上的所有风景点,到一处"咔嚓、咔嚓",再到一处"咔嚓、咔嚓",然后带回可以炫示于人的照片。我们很少停下来,停下来听听那风,看看那云,认一认草木,注视一个虫子的爬动。

16、然而,我常常发现,在任何自然之物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天真无邪,令人鼓舞的伙伴。对于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人们来说,永远没有绝望的时候。我生活中的一些最愉快的时光,莫过于春秋时日阴雨连绵独守空房的时刻。

17、《庄子》005《逍遥游》0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只有工作就不叫生活。

18、作者在这个时期里,虽然选择了一种隐居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作者真的不想看到其他人。在《访客》中,作者说:“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喜爱交际,任何精神旺盛的人来时,我一定像吸血的水蛭似的,紧紧吸住他不放。”作者与渔民、猎户、诗人和哲学家来往,一起交换生活的意见,因为作者认为来到这个森林的人,都是“朝圣者”。

19、当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流之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孤独不能以人与人空间距离来度量。一个真正的勤勉的学生,虽置身于拥挤不堪的教室之中,也能像在沙漠中的隐士一样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天在地里除草或在林中伐木的农夫虽只孤身一人却并不感到孤独,这是因为他的身心均有所属。但一旦回到家里,他不会继续独处一方,而必定与家人邻居聚在一起,以补偿所谓一天的“寂寞”。于是,他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学生怎么能整天整夜地单独坐在房子里而不感到厌倦与沮丧。他没能意识到,学生尽管坐在屋里却像他在田野中除草,在森林中伐木一样。

20、这本书在一八五四年出世时是寂寞的,它不仅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甚至连一些本来应该亲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对之冷落甚或讥评。它永远不会引起轰动和喧嚣,在它成为一部世界名著之后它也仍然是寂寞的,它的读者虽然比较固定,但始终不会很多,而这些读者大概也是心底深处寂寞的人,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就象译者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21、慢慢儿的,他就学会了与大自然进行交流。他记录花开的瞬间,欣赏湖里的鱼跳出水面捕食飞蝇的精彩时刻。他观察雪地上留下动物的脚印,猜测他们出没的动向。森林里的小动物偶然闯进家中,他也以礼相待。他想,也许他们爱这一片湖水,理由跟我们是一样的吧。

22、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似乎总是要赶到那里去,甚至连休假,游玩的时候也是急急忙忙地跑完地图上标上的所有风景点,到一处"咔嚓、咔嚓",再到一处"咔嚓、咔嚓",然后带回可以炫示于人的照片。我们很少停下来,停下来听听那风,看看那云,认一认草木,注视一个虫子的爬动。 

23、活动预告 | 永不熄灭的黑色火焰——王家湘新书分享及对谈

24、虽说永别了,但是这希望永不断绝,对这世人的爱意也永不断绝。说道别,仅仅因为他已经太老了。而梭罗是个极为简单的的人,无论从经历上还是思想上都很简单,他的爱情也很简单,正如那时的美国。他一生远没有卢梭那么多的经历,他所接触的最了不起的人物也许就是爱默生了。而卢梭的经历则太复杂了,那时的欧洲,是最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先后作过镂刻匠、家仆、收税人、官吏、家庭教师、乐谱抄写员、外交秘书、作曲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25、在《瓦尔登湖》初次问世时,书的扉页上有梭罗的题词:“我不预备写一首沮丧的颂歌,我要像黎明时站在栖木上的金鸡也样,放声啼唱,即使我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唤醒我的邻人罢了。”他的动机和目的,不言而喻。

26、“早晨阳光明媚,一片宁静安详,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唯一的涟漪是我们划进湖时荡起的。透过淡蓝色的薄雾,可看见湖边黑黝黝的山,周围还有白得发亮的纸皮桦树干和其他树木和在一起,在一个看不见的西边湖湾里嬉戏的潜鸟似乎受到这美丽早晨的鼓舞而发出的欢乐鸣叫飘过湖,清晰地传入我们耳里。”

27、他曾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哈佛)受过教育,他也曾到当时荒凉的瓦尔登湖边隐居,像一个原始人那样简单地生活,他想试试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能够简单到什么程度,想试试用自己的手能做些什么,他用很短的时间就动手造好了一个颇能遮风蔽雨的小木屋,这说明住房困难其实不难解决,即使胼手胝足用最原始的方式。如果我们现在变得这么难,那一定是在什么地方出了点问题。他曾经试制过一种新型铅笔,可是,在这铅笔真的可以为他带来利益时,他却又不想干这营生了。试制成功了对他来说就等于说事情干完了,大量生产而牟利并不是他的事。他生前也出了几本书,当时都并不引人注目,他遗下的日记却有三十九卷之多,里面自然有一些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不过,他这个人确实挺有点意思,还有他那个湖。

28、他住的房子没有门栓,他以欢迎的心态迎接每一位路过的人,偶尔会有路人来访,恰好他不在家,房间里的食物也由客人随意自取。路过的渔民、猎人、诗人偶尔会来到他的小屋里休息,也只是谈谈自己各自的生活,然后各自回归到自己的世界,从不会产生利益纠葛。

29、他是一个超验主义者,他相信人能凭直觉认识真理,在一定范围内,人就是上帝。生态主义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生态主义哲学家。

30、越薄的书,越是难读,言简意赅不合适形容任何一本书。这本薄书,读得未必顺畅,尤其是第一次面对它的读者。

31、世人不断致力于占有更多的东西,梭罗也另有一种奇特的占有;世人纷纷地购进卖出,梭罗也另有一种奇特的购买方式。在他看来,如果你喜欢某处庄园,喜欢某处风景,你不必用金钱买下它,在它里面居住,而是要经常在心里想着它,经常到它那里去兜圈子,你去的次数越多,你就越喜欢它,你就越可以说是它的主人,就像一个诗人,在欣赏了一片田园风景中的最珍贵部分之后就扬长而去,那庄园主还以为他拿走的仅只是几枚野苹果,诗人却把他的田园押上了韵脚,他拿走了精华,而只把撇掉了奶油的奶水留给了庄园的主人。  这种购买付出的不是金钱,而是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它付出的是一颗挚爱的心,还有体力,它得到的自然也更珍贵。这种占有是不为物役的占有,也是一种不妨碍他人占有的占有。  瓦尔登湖,我没有去过,不知道那是怎样一个湖,不知道它今天是否变成了某一个人的产业,可是,我们不总是可以在前面的意义上说——  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32、但不限于此,梭罗从不做隐士,他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对社会问题和现象诸多批评散落于各处。

33、当然,食物是第一位的需求。其次可能就是一块遮蔽之地,对人来说是居住的房屋。还有衣服。在梭罗看来,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人要生存就必须源源不断地获得一定的热量或能量。而食物其实很多不难到手;住宅和衣服也可以长久使用,不必那么大,那么多。他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独自生活的经验,说人只要有少数几种金属工具就足够创造生活的必需资料了,对于喜欢文化的人,或许再加上几本书。在梭罗看来,现代人为了追求尽可能多的热量,却让自己处在一个被烘烤的境地了。

34、在林中独居期间,梭罗并没有离开社会生活,到镇上演讲是其中的一桩活动。1846年2月4日,梭罗受邀给康科德镇居民做一场演讲,谈一个苏格兰诗人和他的作品。

35、徐迟先生是这么评说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我认为《瓦尔登湖》是一本孤独的书,心生喧闹者不宜入内。下面摘录一些精彩片段,以此来带你泛舟湖上。我想,读完你会为之神往的。

36、教师的生活没有中断梭罗的探寻。和他在同一所学校任教的哥哥约翰,也是梭罗探索自然的伙伴。1839年,22岁的梭罗和24岁的约翰驾着他们自己造的船,在8月的夏季,沿着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做了一次淋漓尽致的航行。

37、我们今天读到庄子《逍遥游》这一篇,这里的主张,其实就是老子的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政治智慧,其主要的宗旨和《道德经》中说为无为,事无事是一样的。最好的作为是无为,无为不是无,而是为。最好的做事是无事,无事,重点不在无,还在于事。

38、大道至简,一个人生活最好的状态,也许就是物质极简精神至盈。一个人精神层次越高,才会越懂得生命的真谛,所追求的也才会越少。生命的本质就是这样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39、亏损让梭罗欠下近三百美元的债务,那是当时一个美国男性一年的收入。为了还债,梭罗卖铅笔,兜售蔓越莓,盈利稀薄,不得不同时接下外出演讲和测量的活儿。

40、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41、他当然不会像李固《遗黄琼书》中指斥的那样以处士之名"纯盗虚声",他大概也不会像孔稚圭的《北山移文》那样壮怀激烈地谴责不再隐居的人。他注重的是生活得自由,而不是执着于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  

42、然而,我们还是可以说,这树又不是孤独的,寂寞的、与世隔绝的。它与世界的联系和作用是通过它隐秘而深刻的根须、通过大地进行的。通过大地,它不仅和它的同类--其它的树木联系着,也和青草、鲜花、阳光、雨露和整个大自然联系着。联系干吗非要互相蹭在一起?"人的价值并不在他的皮肤上,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碰皮肤。"不要模仿,而是表现你自己的独特性吧,你才配得上你的称号--人,你才可能和其他人发生一种真正的联系,才可能和真正伟大的大全和唯一发生一种联系。

43、俗话说,家有黄金万两,不过一日三餐,家有良田千顷,不过夜眠七尺。每个人其实都在不停的忙,好像忙着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然而事实证明,追求的东西越多,往往会活的越累。如果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回归到最本质的生活,生活会不会变得不一样呢?

44、他是一个文明世界的疏离者,但这也正好是一个反省者的恰当位置。当现代文明携工业革命的雷霆万钧之力展开的时候,恰恰在美国这片似乎最适合,也最需要这一革命的地方,他却率先对这一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关于人们被文明和技术工具“异化”,关于文明也需要“荒野”、文明人也需要一点“野性”,关于“公民不服从”,都是由他在19世纪早期发出思想的先声。

45、越来越减少对身外物的依赖,毅然丢弃许多代表回忆但不再使用的东西,弃绝所有华而不实只会召灰的装饰品,把橱里的东西扔掉,把橱外的东西塞进橱里,剩下空空的架子易于清理。不留恋身外之物,即使喜爱也随时做好失去的准备,即使面临一场火灾,也没有什么非带走不可,只要我的思想还在,也许没有什么是不可失去的。若添置一件新物,先不怕失去它,若它坏了若它丢了若它被偷了,并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否则便只是负担,任何喜爱的东西都不能是负担。

46、这是一本非大众读物的书。至少在我的周围,喜欢读书的一些朋友里,它不那么受欢迎。我曾刻意做过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有四分之三的朋友拒绝亲近它,有的朋友礼貌地表达了对它的高山仰止,有的则干脆说自己不喜欢,不值一读。

47、他说,一个人的富足程度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不需要购买这些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亚当斯密倡导消费,梭罗希望把消费降到最低最简。

48、人们之所以要消遣,要娱乐,就是要掩盖自己的绝望。

49、最后,大多数迷茫到不能再迷茫的人,都会从迷茫中惊醒,也知道该用什么样心态去面对生活,该怎么样去活了。其实人活在这个世上,真的很简单,只要自己心态好,不抱怨,不抛弃,不放弃,有目标,敢于坚持,能够愈挫愈勇,也就慢慢找到真实力量的自己,很多人都在最困难的时候,爆发出自己潜在的力量,遇见了涅槃重生后的自己。这就是了解真正自己的开始。

50、在1853年10月28日的笔记里,梭罗谈到四年前自费出版的1000册书:“书寄过来,今天送到了,装了满满一车,总共706册……另外290余册里面,有75册是赠书,其他的都已卖掉。现在我拥有一座藏书近900册的图书馆啦,而且其中有700多册是我自己写的。”

51、听完这段话之后,许由说,您治理天下都好多年了,而且治理的这么好,现在要我来代替您,这是您的想法,可是我来代替您,我图个什么中?图名吗?名都是外来的宾客,实才是内在的主人,你要是要让我扮演有名无实的虚假宾客吗?这林木虽然多,可是桃雀只巢一枝,河水虽然多,偃鼠只饮满腹。所以,天下这东西给了我也没有用,所以大王,请您回去休息吧。炊事员罢工了,神职人员也不至于下厨房啊。

52、有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有一天他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时间是不存在的,因此他自言自语,哪怕我一生中不再做任何其它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得十全十美。他一心一意,锲而不舍,目不他视、心无他想,坚定而又高度虔诚,在这整个工作过程中,他的同伴逐渐离开了他,都死去了,而他在不知不觉中却保持着青春,最后当手杖完成时,它突然辉煌无比,成了梵天世界中最美丽的一件作品。

53、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出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最好的生活。一定是物质极简,精神至盈的。

54、另一个好消息和我们读者有关。第一本书的失败没有打击梭罗的热情,他继续对《瓦尔登湖》精耕细作,反复修改,润色,增减,改了七八遍,直至1854年8月9日正式出版。此时距离他走出林中木屋已经七年。

55、梭罗此后终身没有从事一份固定的职业,行走自然,观察、记录成为他主要的工作,随身携带的物品包括一个日记簿,一只铅笔,一个显微镜、一把大折刀,一团麻线,一本可以采集植物标本的旧乐谱。有时也戴着草帽,但鞋子必须结实,裤子以深色为主,方便随时爬树查看松鼠或云雀的窝,也让他更容易翻过矮橡树。

56、我的读过略等于翻过。陆续读过两次,一次就像到某地旅游,仿佛为了完成“我到过某地”的任务;另一次作为睡前读物,翻了“湖”那一章。

57、而梭罗比演说和写作更多地是实践和行动,在他的性格中,那种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和那种曾经在美国的开发,尤其是西部的开发中表现出来的勇敢、豪迈、粗犷、野性的拓荒者精神不是有着某种联系吗?

58、梭罗性格中最吸引我们的可能就是那种与我们的性格最不同的东西,就是他整个人的独特性。他也许比别人更多地逃脱了概括,逃脱了归类。梭罗生活得有时像个隐士,他可能时常觉得那山、那水比那人更与他相投,山川草木均是他的密友,甚至他的一个朋友也说他∶"我爱亨利,但无法喜欢他,我决不会想到挽着他的手臂,正如我决不会想去挽着一棵榆树的枝子一样。"  

59、但不限于此,梭罗从不做隐士,他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诸多批评散落于各处。

60、亲戚们也对她每月只赚2000多元表示不可思议,可是她自有她的主张和追求,她告诉我,我想我有住的地方不用付房租和水电煤,不买新衣新鞋新包,不化妆不外出吃饭,日常开销不过是交通费加一些吃的,和一些必需品,我每月甚至能存上2000元。

61、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LanghorneClemens),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62、亏损让梭罗欠下近300美元的债务,那是当时一个美国男性一年的收入。为了还债,梭罗卖铅笔、兜售蔓越莓,盈利稀薄,不得不同时接下外出演讲和测量的活儿。

63、美国的十九世纪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独特的美国文化诞生和成长的时期,是继政治独立之后美国精神、文化从欧洲大陆的母体断乳而真正独立的时期。这一时期中以爱默森和梭罗等为代表的"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思潮尤其令人注意,爱默森的《美国学者》的讲演被人称为是"我们思想上的独立宣言"。"超验主义"这一并不确切的戏称也许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表现了这一思潮的一个特征,即崇尚直觉和感受,这一思潮更重要的意义是体现在它热爱自然,尊崇个性,号召行动和创造,反对权威和教条等具有人生哲学蕴涵的方面,它对美国精神文化摆脱欧洲大陆的母体而形成自己崭新独特的面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梭罗比演说和写作更多地是实践和行动,在他的性格中,那种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和那种曾经在美国的开发,尤其是西部的开发中表现出来的勇敢、豪迈、粗犷、野性的拓荒者精神不是有着某种联系吗?

64、梭罗的博物学知识在书里被精准地展示出来,我试图匹配上自己头脑里贫瘠的动植物知识,很挫败。可依然是美不可言啊,我掉进这些陷阱里不愿出来,且甘之如饴。冬去春来,野花晏晏,我在梭罗的瓦尔登湖里,完成了一年的季节转换。

65、梭罗是个独特的人,是这个文明社会中稀少的一类。当然,又恰恰因为稀少,他能吸引这个社会中的许多人,哪怕人们很难完全像他那样生活,但至少还是有一种安慰,知道世界上还有人在过这另外的一种生活,自己时有的内心冲动也就不那么孤独了。

66、这期间,有两个好消息不得不提,一是在自家铅笔厂打工时,梭罗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一种特别的笔芯,靠这个专利,他的家人换了康科德镇的一所大房子。

67、诗人海子说他读到过最好的书,就是《瓦尔登湖》,我们在今今乐道读书会里和大家曾经读过《瓦尔登湖》那本书,后来据说海子卧轨自杀的时候,身边只带了四本书,《瓦尔登湖》就在其中。

68、1845年7月4日,梭罗走进森林,开始瓦尔登湖畔两年的小木屋生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