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句子网/
当前位置 : 佳偶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怎样评价胡适一生【106句文案集锦】

2023-06-16 12:15:30 句子大全

怎样评价胡适一生

1、提倡的文学革命及其实践活动。在文学革命方面,胡适居功甚伟,是他首先发出了“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有名的“八不主义”。(怎样评价胡适一生)。

2、陈胡间的一通书信,就构成了新文化运动中同一阵营的不同文化对比。如果胡适的主张是对话和讨论,陈的态度则是“不容”。这是一种“文化霸权”的表现。而陈唯一的理由就在于,白话的主张是“对”的、“是非甚明”的。陈独秀没有考虑到,所谓“对”和“是非甚明”都是一种“认为”,而“认为”常常是人各认为。当你认为“对”就不容讨论,哪怕即使“对”的是你,这样的逻辑也将导致文化专制,“对”的专制。

3、江冬秀与韦莲司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江冬秀是传统的东方乡下女子,性情暴躁。而韦莲司是摩登的西方时髦女郎,漂亮妖娆,妩媚动人,才华横溢,画笔生辉,而且善解人意,凡事都讲道理。胡适不爱江冬秀,但却无可奈何地与其共度一生。胡适深爱韦莲司,但只能与她隔洋相望,鸿雁传书。韦莲司还为胡适终身未嫁……

4、作为妻子,江冬秀知道丈夫与韦莲司的交往,但她的底线是不离婚,所以她对破坏她婚姻的曹诚英恨之入骨,而与韦莲司却能和平相处。甚至于,1953年,胡适夫妇同访美国,就是在韦莲司的寓所住了将近一个月。

5、后来,随着胡适公开反对“修宪”、反对蒋参选“第三任总统”与要求蒋把国民d一分为二以增加竞争活力,蒋介石对胡的不满逐步升级。然而胡适却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在那样的环境下,当时敢这么做的,只有胡适一人。

6、一心想在异国他乡与胡适鸳梦重温的曹诚英为此还大病一场。虽然胡适与曹诚英曾经的暧昧关系被韦莲司发现,但韦莲司一点都不计较,反而对曹诚英这个小妹妹更加关怀。曹诚英也不负众望,成绩优异,还获得了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先后在安徽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成为我国第一位农学界女教授。1939年,曹诚英与一位归国留学生热恋,直至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但此时江冬秀跳了出来,她在男方亲戚中肆意败坏曹诚英的名声,致使这位青年才俊单方面解除婚约。悲愤交集的曹诚英准备上峨眉山削发为尼,辛亏被其兄曹诚克千方百计拦阻。而此时已成为美国大使的胡适来信安慰,并捎来三百美元给诚英改善生活。而诚英对胡适旧情复燃,痴情更甚,两个人鸿雁传书,品尝着苦恋的滋味……

7、胡适师从美国“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实验主义的精神,很有建设性。

8、15岁的胡适在上海读书时,就在《敬告中国女子》一文中说,女人要是不想做废物,一是要放足,二是要读书。而江冬秀当时即是小脚,大字也不识几个,自然不是胡适心中理想对象。但胡适这个洋博士最终娶得还是江冬秀这个小脚女人。而胡适在18岁时写的《论婚姻》,大肆鞭挞“下流的媒婆”和“瞎了眼的算命先生”。但他对自己的婚姻似乎无能为力。“就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吾力求迁就,以博母欢心。吾所以极力表示闺房之爱者,亦正欲令吾母欢喜耳。”胡适为讨母亲欢心,不惜牺牲个人幸福……

9、►就私生活而言,胡适于「君子」两字相去甚远,但是无论是敌是友,评价他的时候皆不吝赞美之词。

10、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婚礼,但其时,胡适要远赴伦敦参加中英庚款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证婚之事,只能改由梁启超主持。但即使这样,江冬秀也没放过胡适,在胡适出发的当天,江冬秀当众斥责胡适的行为,更是把徐志摩和陆小曼都说成是妖魔鬼怪,并放出话来,总有一天要把天下名士的“本来面目”公之于众……在西伯利亚经莫斯科至伦敦的火车上,胡适内心痛苦万分,忍不住给江冬秀写了一封信,说道:“你自己也许不知道我临走那时的难过,为了我替志摩、小曼做媒的事,你已经吵了几回了。你为什么到了我临走的那天还要教训我?……”(怎样评价胡适一生)。

11、有人还根据他留下的札记作了统计,59天打牌16次、喝酒14次、进戏园捧戏子19次、逛窑子嫖妓女10次。

12、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甚至在今天,它仍然为人们所肯定。

13、此外,在任的4年驻美大使期间,他成功将美国“拖入”太平洋战争,惹得日军怒袭珍珠港,使中国有了可以“翻身”的机会,因此他也被美国史学家视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罪魁祸首。

14、他既有别于鲁迅、钱玄同等留日派,也不同于和他有相似经历的蒋廷黻、丁文江、梅光迪等英美同学。当然,他与后者的共识更多。胡适是个天赋异禀的奇葩。所以,不应该把胡适当做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来研究。

15、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16、他一生至少有过「6段婚外情」,每一个和他有关系的女人,都爱的死去活来,但是这个父母包办的婚姻却维系了一生!

17、但正像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写的那样“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18、“吾在上海时,亦尝叫局吃酒,彼时亦不知耻也。今誓不复为,并誓提倡禁嫖之论,以自忏悔,以自赎罪,记此以记吾悔。”

19、而“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总是一些爱自由爱真理的人造成的,决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所以,中国的出路在倡导个人主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把自己铸造成器,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爱自由爱真理的人。

20、有人评价他说:胡适像一味甘草,可以入药,但具体的药效多大我是不知道!

21、有人评价他说:胡适像一味甘草,可以入药,但具体的药效多大我是不知道!

22、清高无二的钱钟书称赞他的品格绝高于鲁迅、蔡元培等。一生骂人无数的李敖,却对其尊敬有加,称他是“最后有见解”的人。他就是曾任北大校长,被人称为道德楷模的胡适之!

23、晨往Robinson照相馆摄一小影。打牌。读美国短篇名著数种。

24、至今为止,国际影响力第一人,至今欧美很多大学都有他的专门研究课程。

25、中共曾未放弃对胡适的争取,西山一带的中共广播放言,只要胡适不离开北平,不跟蒋介石走,中共保证北平解放后,仍让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图书馆的馆长。

26、还借胡适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部之故,讥讽胡适为「太监」。胡适却都不恼,一笑处之!

27、两人争论一生,但却让人明白一个道理「君子争,皆兵家国事,而于私情厚薄无关」。

28、胡适研究会会长耿云志先生说:“中国最不缺的是极端的力量,最缺的是胡适这种温和而坚定,自由而悲悯的力量。”

29、他最崇尚的一个学生是山东的傅斯年。而,他教过最著名的一个学生名字叫毛泽东。

30、什么是宽容?应该说在中国本土的传统中找不到这样的精神资源,至少它是极为不丰富的。作为一种价值之光,20世纪以来,它主要是靠当年留学英美的那拨知识分子输入和奉持,而胡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在牛津、朗门或韦伯斯特等大辞典中,宽容通常解释为对不同于己的信仰、思想和行为的容忍和承认。美国一位宗教思想家甚至把它视为“一种和思想及行为与众不同者建立和维持共同体的品质和能力”。

31、日记写了一篇又一篇,励志名言抄了一遍又一遍,结果烟瘾却越来越大!

32、戒牌不成,戒嫖失败,又寻思戒掉烟瘾,为了鞭策自己还在日记中写下狠话:“不知其过而不改,犹可言也。知而不改,此懦夫之行,丈夫之大耻。”

33、戒烟,戒酒,戒赌可以说贯穿了老先生的一生,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最后都没戒成....

34、胡适是20世纪的一个文化坐标,一种精神象征,一条思想脉络。即使放在2l世纪的今天,胡适和他所代表的思想依然是普世意义上的一种价值选择。基于此,本著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胡适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和在公共领域中的表现。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胡适身处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

35、►鲁迅和胡适都属于新文化阵营,但是理念不同,胡适聪明,鲁迅有才,胡适有仁心,鲁迅有风骨,胡适偏建设,鲁迅重批判。

36、1962年2月24日晚7时10分,胡适在演讲中因心脏病发突然跌倒,不治逝世,中国近代以来最了不起的知识分子的一生画上了句号。胡适没能看到他的愿望成真,但台湾后来的成功转型应当离不开胡适当年的那些“绵薄之力”。

37、这一变革确实起了典范的意义和前驱的作用,它不仅给当时学术界以破旧创新的空前冲击,影响了一批学人如顾颉刚、郭沫若等。

38、陈丹青说胡适:“完全是学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39、►然而年轻的时候,胡适却完全不符合道德的标准,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浪子」!

40、胡适又是一个真实的人,他重门派出身面子薄讲人情,年轻时也搞外遇也嫖娼,最后却成了温情脉脉的样子。

41、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42、今日天气百一十度(摄氏度43度左右)。打牌。七月五日往暑期学校注册。下午打牌。七月六日暑期学校第一日,化学。打牌。七月七日上课。打牌。七月八日无事。打牌。天稍稍凉矣。七月九日读《马太福音》。七月十五日读拉丁文。读《谢康乐诗》一卷。作书寄友人。夜赴暑期学生之欢迎会。七月十六日游湖上别墅,归后大风雨。读拉丁文。七月十七日上课。化学试卷竟得百分,真出意外。读拉丁文。七月十八日上课。做化学算题,久不作算数之事矣。(去年北京试后,即未一亲此事。)夜听Prof.Sprague演说“Milton”。此君为本校最先英文掌教,今老矣。

43、但相比之下,耿云志说:“中国最不缺的是极端的力量,最缺的是胡适这种温和而坚定,自由而悲悯的力量。”

44、但胡适却说,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当时毛泽东托人给胡适带口信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的馆长,胡适听后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产d的那一套。

45、胡适一生虽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婚外情,但丝毫不敢声张。想来,一方面他要在世人面前树立正人君子的形象,一方面他对家中的那只母老虎无比忌惮,他甚至还发明了一套怕老婆的理论“太太年轻时是活菩萨,怎好不怕!中年时是九子魔母,怎能不怕;老了是母夜叉,怎敢不怕!”他还提出了著名的“新三从四德”,即:新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新四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他甚至颇有心得对自己的学生说:“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德国文学极少有怕老婆的故事,故不易民主;中国怕老婆的故事特多,故将来必能民主。”

46、多次被胡适批驳的蒋介石,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但赠送的挽联依旧要恭敬的写道: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

47、得知此噩耗的江冬秀悲痛万分,守着胡适的遗体大哭不已,用别人都听不懂的绩溪话在那絮语。

48、提起胡适,人们往往会给他加上“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之类的桂冠;再细一点,我们会联想到他早年参与新文化运动,最早创作新诗,用心研究“红学”,晚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其实,胡适最初的人生“原点”是做大学老师。这个职业,他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干了三十多年,不间断的也有二十来年。对老师这个称谓,胡适是问心无愧的。如果用现代流传的网络投票方式票选“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相信,无论在哪个大学教书,他都会榜上有名。

49、1910年,胡适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出国前,胡适就和江冬秀订下婚约。这是他的母亲一手包办的,而胡适自幼由母亲养大,感念母亲艰辛,只想做一个听话的孝子。

50、三十多年来,人们对他千夫所指,他对人们横眉冷对,唯独对胡适十分崇拜,大概是源于胡适对思想和学问的独到见解!

51、►1948年,在辞去北大校长的时候,胡适泪洒当场,失声痛哭,信誓旦旦的对师生说道,我虽在远,绝不忘掉北大。但自此一去,竟成永别!

52、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53、今天再说胡适,很难说出新意。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胡适,他说:如今还要读胡适,这是我们的悲哀。这话说得绝对——任何经典的东西自然是常读常新,但也间接说明了,这一百年来,我们在某些方面的固步不前。

54、胡适的人生“原点”如此光鲜,原因多多。其胡适所处的时代国弱民穷,那时的优秀知识分子大抵都有“教育救国”的情结。想让自己的教育渗入学生的灵魂深处,老师就必须做到既有知识又有情怀。老师有知识,学生才能得到真货,也才能对家庭的教育投入有所交代;老师有情怀,学生才可能由一己之出路考虑一国之出路,也才会肩负起时代交给自己的使命。

55、今天是胡适的生日,1891年12月17日,胡适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3岁时随母亲回祖籍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上庄村,进家塾读书。在此后的岁月里,这个“从徽州山道走出去的人”,逐渐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先知’”。

56、即使晚年生活落魄,也是一个乐观的人。而对于做学问,他只有一句话:

57、但你如果说胡适对江冬秀一点感情没有,似乎也不全是。而且江冬秀也不是所有问题上都见识浅陋,在一些大事大非上还颇有见地。就比如,江冬秀一直劝胡适不要从政。1938年9月,胡适被国民d政府任命为驻美大使,江冬秀写信要胡适“一定回到学术生活上去。”胡适感激涕零,回信中写道:“你总劝我不要走上政治路上去,这是你的帮助我。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你跟我二十年,从来不作这样想,所以我们能一同过苦日子。所以我给徐新六的信上说,我惭愧对老妻,这是真心的话……”

58、用现在的话说他出轨,嫖妓,打牌,抽烟却是一个人好男人,一点不为过!

59、胡适先生一语成谶,白话文展现了它的勃勃生机,一直使用到现在。当年鲁迅也正是受到胡适的鼓舞,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60、但相比之下,耿云志说:“中国最不缺的是极端的力量,最缺的是胡适这种温和而坚定,自由而悲悯的力量。”

61、但其实这些看法似乎都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婚姻就像鞋子,只有穿在自己身上才知道合适不合适?而纵观胡、江的婚姻,其实是偶然之中有必然……

62、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

63、可以看出胡适虽喜欢打牌,但是只是作为一种消遣,并没有像上文那样完全不学习,时间全用来打牌的记录,这没毛病啊!

64、1908年,胡适17岁,在上海就读中国公学,那时学校正闹风潮,于是他的学业不得顺遂;加上家里亲戚经商不利,变故频繁,这时他成为了一个心灰意冷、百无聊赖的少年。

6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我们要赔偿包括美国在内的11国5亿两白银,分39年赔款,本息共计8亿两。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中国人的文化渗透,于1909年将庚子赔款的浮溢部分拿出来,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并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的政策招收赴美留学生,称之为“庚子赔款留学生”。胡适是第二批赴美学生。

66、“争自由的唯一理由,……就是期望大家能容忍异己的意见与信仰。凡不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67、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上面的“胡适打牌日记”是假的,有杜撰的成分。

68、如何对待批评,胡适诠释了自己的那句名言“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69、►戒牌不成,戒嫖失败,又寻思戒掉烟瘾,为了鞭策自己还在日记中写下狠话:“不知其过而不改,犹可言也。知而不改,此懦夫之行,丈夫之大耻。

70、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71、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

72、1939年,胡适给韦莲司写成《临江仙》一词:“隔树溪声细碎,迎人鸟唱纷哗。共穿幽径趁溪斜。我和君拾葚,君替我簪花。更向水滨同坐,骄阳有树相遮。语深浑不管昏鸦。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胡适的诗写得文绉绉的,但深为西方女子的韦莲司却热情、大胆得多:“我整好了我们那个小得可怜的床……我想念你的身体,更想念你在此的点点滴滴。我中有你,这个我,渴望你中有我……”

73、胡适待人宽厚,对于批评自己的往往也能淡然处之,虽然文坛上有“好人”的美名,却丝毫不影响他的铁骨铮铮的文人风骨!

74、罗尔纲说胡适:“我还不曾见过如此一个厚德君子之风。”

75、性温和,而气不可夺,他“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的风骨也多次让蒋介石当众难堪。

76、►胡适怕老婆是“出了名”的,自己也半开玩笑的加入了“PTT”(怕太太协会)。

77、胡适认为“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

78、曹诚英是新派女生,并以自己的离婚践行了五四的新思想。而胡适是五四运动的旗手,闻名天下的大思想家、大学者,又与曹诚英有亲戚关系,曹诚英对其暗生情愫再所难免……

7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好老师的第一条永远是课教得棒。胡适性格外向,在美国留学时热心政治,曾当过世界学生会康奈尔大学分会主席,他组织国际学生进行美国总统模拟选举,发起成立政治研究会,多次主持国际学生会议;回国不久,又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各种论争,其口才是一等一的。周川一篇文章介绍:胡适很善于将深奥的内容讲得通俗易懂,同时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在哲学史课上,胡适用“贼出于‘不得已的原因’去偷东西”的故事引出“哲学”之概念;在“传统文学”课上,他用“衣料与裁缝”比喻材料与作者的关系;在文学史课上,他用“死”与“活”展示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分野。学生们对胡适的教学评价很高,有人说:“诸师长中,我最喜欢听胡先生的课,他不仅有许多新颖的见解,而且擅长表达。”也有人说:“适之先生在校中开的课——中国文学史是一门极叫座的课。他讲《诗经》,讲诸子,讲《楚辞》,讲汉晋古诗,都用现代的话来说明,逸趣横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顾颉刚回忆:“上了胡适之先生半年哲学史课,觉他条理清楚,裁断有制,不肯贸然信从古人”,“很佩服他”。胡适晚年的门生唐德刚如此评价:“他的文章写得已经够好了,他讲的比写的还好”。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之所以征召胡适做驻美大使,除了他在美国知识界和官场的人脉,应该与其口才有很大的关联。

80、“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81、“吾在上海时,亦尝叫局吃酒,彼时亦不知耻也。今誓不复为,并誓提倡禁嫖之论,以自忏悔,以自赎罪,记此以记吾悔。”

82、但胡适赴美后,他与徐芳的直接交往就中断了。但徐芳却对胡适“穷追不舍”,她给远在美国的胡适写信,要求其帮助她到美国深造。但“胡徐恋”已被江冬秀发现,江冬秀写信大骂胡适,颇有鱼死网破的劲头,吓得胡适只能忍痛割爱。绝望无助的徐芳,后来嫁与陆军参谋学校校长的徐培根。并于1949年随夫到台湾定居……

83、更有递进的是鲁迅。1926年了,新文化运动已有10年的历史,白话文早已取代文言文。可是,鲁迅对于反白话文的态度是:

84、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85、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86、十七八岁的胡适完全就是上海滩一名浪荡的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样样齐全。同样是根据胡适的日记记载,他在出国留学之前还因醉酒殴打过巡警。

87、其次,很多人其实对于生活中的胡适并不了解,在微博上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胡适打牌的趣事,胡适曾经写过很长时间的日记,但是连着好几天的日记都只有“打牌”两个字,而胡适终于有一天“醒悟”了,在日记中狠狠鞭笞了自己,希望自己不要再这么下去了,结果第二天的日记依然是只有“打牌”两个字,所以说胡适其实也是一个有小缺点的人。

88、首先,大部分人认识胡适都是在语文课本里,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经典的一篇文章,但是胡适的作品似乎也就这一篇进入了教材,这是因为胡适作品的价值并不是在文学性上,而是在理论性上。胡适曾经是北大的校长,他的文化程度自然是非常高的,但是胡适比起创作文学,更喜欢推广文学,所以他才会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而我们如今的文化能够达到这个高度,也是跟胡适的努力分不开的。

89、然而,20世纪中国最匮乏的精神资源之就是宽容。20世纪是一个奉行“斗争哲学”的世纪,因此,在那个年代,我们尚崇的是鲁迅式的“一个都不宽恕”,这句话成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格言,也成了斗争性最强最坚决最彻底的个性表现。相反,胡适的宽容是价值的反面,它至少是和“软弱、妥协、不彻底”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奉持宽容的胡适因这软弱、妥协和不彻底从而成为鲁迅的反面比照。

90、从胡适故居中出来,正逢一间学校放学,我随意问路边的小学生胡适是谁,一连两次,谁知都望着我摇头不语。是不知道、还是有什么隐讳?我不解。真不知上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前辈乡贤的,这个不是生于上庄却是从徽州山道走出去的人哪,原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先知”。

91、胡适对千家驹的关爱同样传为佳话。1932年某天,胡适在火车上读到千家驹的《抵制日货之史的考察及中国工业化问题》一文,其中指出:从海关报告册看,抵制日货的次年或第三年,日货输入反而激增。千家驹认为:中国民族工业不发达,抵制日货不是根本办法,不能怪中国人“五分钟热度”,而应该从如何发展我们的民族工业着手。胡适看了激动不已,他认定千家驹是个人才,当得知千家驹是北大尚未毕业的学生,他决定找千家驹好好谈谈。第一次见面,得知千家驹工作未有着落,胡适就推荐他到老朋友陶孟和的北平社会调查所工作,陶孟和对千家驹的激进有些担心,胡适为千家驹百般辩护,此事终于圆满解决。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千家驹失业了,胡适再次介绍其到北京大学兼任讲师。千家驹当年只有25岁,又从来没有出洋留学,还是北大有名的“捣乱分子”,当时有些人不同意,他们说:“千某人只知道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一套,他怎么能在大学教书呢!”由于胡适的坚持,校方才勉强答应。

92、韦莲司眼中的自己,“胸部扁平又不善于持家”,“头脑不清而且不得体”,“又丑又无风韵的女人”。按照韦莲司的自我描述,她根本不是那种令男人无法自拔的类型。

93、而江冬秀则摸准了胡适爱面子,性情文弱的软穴,和他死磕了一辈子,弄得胡适无可奈何……

94、1917年,胡适回国搞新文化运动,两人一别就是十年。直到1927年,胡适再次至美,他与韦莲司在绮色佳相聚,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胡适离开后,韦莲司写信说“让你走,是如此的艰难”,可见多么不舍。

95、他资助过的中国留学生,比如林语堂,吴晗、罗尔纲、周汝昌、李敖、沈从文、季羡林、千家驹......单单列出名字都是一笔民族财富

96、胡适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实现。他反对暴力革命,坚持渐进的改革。胡适的贡献在于“创造了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他之开拓公共舆论的空间也就是对于他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实践。他全力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等,是为了争取人民有批评执政d及政府的合法权利。

97、1952年,因院系调整,曹诚英赴沈阳农学院任教授。1969年,退休后返回故乡绩溪,并于1973年病逝于上海。

98、周质平:《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9、当然了,从那段时期的打牌次数看,说胡适沉迷打牌也并非不可。

100、►胡适记打牌之事,一般仅“打牌”两个字而已。有时会多写几字,但似乎有开脱之嫌。比如:

101、胡适,1891年出生,1962去世,享年七十余。19岁时(1910)通过前清华的庚款考试,先后留学于美国的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完成哲学博士的考试,回国后因蔡元培邀请,任北京大学教授。

102、有时候也会,幡然悔悟痛心疾首,在日记中鞭策自己,

103、而江冬秀虽然看不懂英文,但却“嗅觉”灵敏,她发现了胡陆之恋的蛛丝马迹,于是就逢人便说,同胡适大吵大闹……搞得胡适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转移视线,胡适特地为徐志摩和陆小曼做媒,并且答应做他们俩的证婚人。但江冬秀还是认为丈夫是借做媒之名,趁机接近陆小曼,与其眉来眼去。于是越想越气,越气越骂……

104、之后一位巡警路过见到狼狈的胡适,便开始盘问他,这个时候胡适就趁着酒劲,操起剩下的一只鞋就往巡警的脸上砸,此时巡警也大怒,两人便扭打到一块。

105、其胡适的个人经历也让他甘于付出。胡适很小就失去了父亲,在其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别人许多帮助。胡适当年要去北京参加庚款公费留美考试,缺少盘缠,与他订交只有一年的程乐亭说服父亲程松堂借了一百块大洋给他。1915年,胡家接连举丧(其大姐、大哥、岳母去世),长他两辈的族公胡节甫两次寄给胡母冯顺弟各50银圆予以资助。别人有恩于胡适,胡适自然会想到回报。这种意识贯穿了胡适的一生,他对学生、对亲友甚至是素昧平生的人都情深意重,章希吕、陈之藩、林语堂、袁瓞等许多人就曾得到他的真诚帮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